古城卫辉ldquo代有鸿儒世出名士

(卫辉籍著名作家刘知侠r的《铁道游击队》)

向卫辉老一辈作家致敬

□王建德

卫辉自古就是一块有着诗与歌文化背景的风水宝地,素以山川峥嵘,物华天宝而驰誉,以民风纯朴,文脉鼎盛而著称。早在春秋时期,汲地的民歌民谣就已盛行乡里,不少内容被采入《诗经.卫风》。汉代汲令崔瑗的散文诗,宋代贺铸的诗词,元代王恽的诗文,明代御史毛麟之的文章,清代贡生李中节的散曲,民国耆儒李时灿的散文等,均堪称精品,领一代风骚。古城卫辉可谓代有鸿儒,世出名士,筑起了一条光彩夺目至今仍为人们所仰慕的文学艺术长廊。

新中国成立后,这种人文传统的积淀和文化基因的遗传,随着社会的不断演进而愈发显得得天独厚,赋诗作文更加蔚然成风。独特的历史渊源,淳厚的民风民俗,不仅滋生了卫辉凸显的地域文化优势,也顺理成章地成为当地文学创作的活水源头。卫辉的老一辈作家很准确地抓住这一点,乘势而上,厚积薄发,在把自己的全部身心与家乡的山山水水完全融为一体的同时,也用他们异常活跃的创作实践印证了一个事实:地域化不仅是文学创作的生态之源,生命之源,更是灵魂之所在。卫辉文化的丰厚底蕴,必将为作家们进行创作提供取之不尽的宝贵营养,也必将会诞生新一代的文学大师。

提到大师首先得提刘知侠和他的《铁道游击队》,这在新中国文学史上都是一件绕不过去的大事情。可以说,这部脍炙人口的长篇小说以及根据作品改编的电影,连环画,缩写本经多次再版,风靡了几代人。作品还被译成英,俄,法,德,朝,越等多种文字,在许多国家发行并畅销。至今,由它改编的同名电视连续剧还在多家电视台热播,那首《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的动人旋律仍在拨动着我们的心弦。

除此以外,咱这位庞寨乡柳卫村的老乡随后又创作出版了《铺草集》,《红嫂》,《沂蒙山的故事》,《芳林嫂》,《沂蒙飞虎》以及《战地日记(即淮海战役见闻录)》,《知侠中短篇小说选》等,这都为作家带来了不小的声誉,同时也为家乡卫辉增添了光彩。

第二个大师级人物便是台湾作家尹雪曼了,卫辉李源屯镇人。16岁时便在天津《大公报》上发表小说《二憨子》,25岁出版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战争与春天》,一举成名。此后又陆续推出了小说集《彩虹》,《苦酒》,《桥》,《伙伴》,散文集《闲话天下》,《多少重楼旧事》,评论集《中国文学概论》,《中华民国文艺史》,《现代文学的桃花园》,《中国新文学史论》,《泛论文学与写作》等,其中许多篇什都抒发了对家乡故土的一片深情。

年2月6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他的散文《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是一篇饱蘸着乡愁和泪水写成的思念故土和亲人的文章,感人肺腑,催人泪下,后被《中国建设》杂志全文转载,并以六种外文向世界发行。

上述两位老一辈作家都是以小说名世的,而诗歌创作,同样是卫辉文学的强项,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整个中国诗坛几乎成了诗人王绶青和李洪程的一统天下。

年,王绶青在《河南文艺》上发表了他的《汗衫》一诗,开始在中原诗坛崭露头角。年,李洪程的组诗《放歌太行山水间》在天津《新港》杂志上面世,也很快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他们的诗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诗歌的精髓,散发着浓郁的民族气息,在审美取向上彰显出深层次的文化神韵,在表现手法上将民歌和古典诗词的艺术智慧创造性地运用于他们的新诗创作实践,含蓄简约,意境丰满,因而也形成了二人在艺术倾向和美学情趣上大致相近的创作个性。七十年代初,二人携手合作出版了宏篇巨制式的长篇叙事诗《斗天图》,这部黄钟大吕般的佳构力作在中国文学界一炮打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曾将其改编为诗剧滚动播出,河南人民广播电台紧随其后,也黄金时段热播不止:"愚公渠畔大步走,如画山河一望收。太行山里有江南,石头世界现绿洲"的豪迈诗句,连同诗人的名字一道,随着无线电波迅速传遍祖国大江南北,誉满华夏长城内外,创造了中国诗歌史上的一个神话。

后来,王绶青以其特有的中原风格,黄河气魄,太行精神,笔耕不辍,佳作连连,先后出版了《天涯采英》,《天野海郊集》,天高地广集》,《天风海韵》,《王绶青诗选》,《王绶青散文选》等诗文集。李洪程也出版了《人生乐天图》,《方塘一鉴》,《成方吾传》(与人合著),《随园诗话笺注》,《杨椒山集校注》等,始终坚持着对诗歌艺术的不断探索与创新。两位诗人不仅为中国新诗的发展作出了可贵的贡献,也为卫辉乃至整个新乡地区的诗歌艺术勃发奠定了牢固的基础。中国文学界对"文学豫军”有个中肯的评价,"南阳小说,新乡诗歌",而这两位重量级诗人无疑是牧野文学队伍当之无愧名符其实的领军人物。

但是,文学的历史毕竟是众多作家与作品构成的历史,文化的传承需要一代代环环相扣,只要某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出现断层,就会青黄不接。时至今日,我们非常惋惜地看到,不知是拆北阁门或卫河改道坏了风水?还是老一辈作家身上所特有的那种刚性密码和神秘天赋遭到破译或者泄漏?总之,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文学创作后继乏人,霸主地位岌岌可危,散兵游勇,小打小闹,孤芳自赏,再无大家。这不能不说是卫辉文学界自身的遗憾,是卫辉文化的遗憾,也是卫辉历史的遗憾。

卫辉文化中历来不缺灵气,卫辉作家里也从来不缺生活,所欠缺的是甘于寂寞和埋头苦干的拙朴,是力戒浮躁扑下身子发愤图强的毅力,是拒绝诱惑卧薪尝胆十年磨一剑的恒心,是老一辈作家身上所体现出的责任担当和庄严使命感。光靠灵气是难成大师的,清高与任性也未必笑到最后。但凡对文学有大志向者,大都能静下心来,认准目标就百折不挠。不让虚名套颈,不使势利缠身,不仰人鼻息,不出卖良知,不迷恋沿途的鲜花,不陶醉半道的掌声,三年不鸣只为一鸣惊人,十年磨剑只为力劈华山。险峻处极致处绝迹处一一云蒸霞尉,气象万千,那才是值得我们一看的最佳风光啊!

老一辈作家在看着我们。卫辉的历史在期待着我们!

(本文作者为新乡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知名诗人)

没有新闻没有八卦没有惊悚

投稿邮箱:

qq.







































北京中科白殿疯醫院
北京治白癜风的医院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weihuizx.com/whsxs/219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