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城关一个卫辉城中小渔村的沧桑变迀
文化研究
顺城关的变迁
幼年时听祖母说,我家是洪武年间山西移民来到河南卫辉的。来干什么?为官府挖城河,筑城墙。卫辉城池修建竣工,民工就在此建村落户,名叫顺城关。顺城关的由来有几种说法:其一,听顺城关有文化的人说,根据《易经》“顺天应人”而来。其二,因为顺城关与西门南城墙大致平行。其三,渔民打鱼,摆渡离不开船只,不论顺流和逆流都希望顺风借力省劲。其四,“顺城关”顾名思义是顺利过关。其五,盼望儿女孝顺双亲,生活顺心。“顺城关”的“顺”字根本不象有些人所说“顺”字即“顺民”。
(解放前卫辉城西门外顺城关一带旧貌)
在我的记忆中,顺城关街南北长约米,东西宽约米,中间一道路沟深约5米。路沟两旁是住户和街道。顺城关四周被水包围着,远看似一座小岛。俗话说得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于是移民工便成了渔民,只好打鱼为生。因为他们无地可耕。解放前,全街约30个姓氏,三百多口人,90%以上的人家是渔民,生活来源主要依靠打鱼摸虾。凡鱼民人家都有渔船,全街最多时上百只渔船。顺城关人不论男女老少都会浮水、棹船、打鱼、织网。顺城关人爽直笃厚,好义尚侠。渔民的信条是:见死不救一场大罪。渔民水性好,捞死人,救活人,从来不讲什么报酬。特别是抗洪救灾,顺城关人是突击队,不怕苦,不怕险。
顺城关也是个小穷村,穷人多来富人少。渔民家穷,几乎没有隔夜粮。街北头祖神庙内老阮家,春节的对联总是那么一幅:吃一升籴一升升升不断,借新账还陈账账账不清。有的穷家,买米面不是论升,是论合了。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顺城关)
有史以来,官府把渔民定为游民。城里四关的水坑、城河、卫河、孟姜女河就是渔民的饭碗。卫辉人谁不说,那是顺城关人的“聚宝盆”。渔民卖鱼卖虾不缴杂税,就这么一点小小的权利,但必须交苛捐。有的渔民穷到娶不上老婆,全街光棍汉就有二十几个。顺城关人的住房非常简陋,不是土房就是灰顶房,砖瓦房极少。有的人家四五口挤在一、二间小房里。连吃饭糊口都很难,谁还能有钱盖新房呢?打鱼摸虾只能在春夏两季,深秋水凉,隆冬结冰。秋冬季节,渔民只好开杂锅宰牲口,或杀猪羊卖肉,赚点钱来维持生活。
那时,最叫人不安生的是抓壮丁。年满十八岁的青年男子都是壮丁,该当兵的躲起来不去服役就抓你。我记事,顺城关街够壮丁离家出走躲避起来的不下十来个男子。有的青年不情愿当兵,抓壮丁时躲也躲不及的,就急中生智用菜刀剁去一截儿二拇指,蒙混过关。年年抓壮丁,折腾得出壮丁的人家提心吊胆。
(拆迁改造后的顺城关)
顺城关还是个文盲村。全村没有几个认字的。穷人为了养家糊口,子女从小就跟大人打鱼摸虾,哪有条件去学校读书啊!在那种岁月,祖祖辈辈都是如此。
顺城关人都是老门老户,人穷志不穷,街坊邻居和睦,老少爷们团结互助,同舟共济。
渔民的日子是艰辛的,但也有叫人开心的好事——那就是顺城关的龙灯舞,在整个豫北地区相当有名的。南关的龙灯玩得是技术高超:沿淀街玩龙灯铜器敲得好;顺城关的龙灯,龙头大,龙尾长,龙节多(少至9节,多至21节);舞龙玩技高,龙鼓点鲜,不怕放大鞭炮,敢于穿礼花。每逢元宵节玩龙灯主题鲜明,龙灯牌上不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便是“四季平安,官清民乐”。顺城关的龙灯从明朝至今,经历代而不衰,一直延续到现在。听我祖父说,万历年间潞王离京来汲就藩,顺城关的龙灯曾进入路王府公开表演庆贺。从此,每逢正月十五、十六,官府就聘请顺城关的龙灯会进潞王府演出。所以,卫辉的龙灯舞表演队发展的越来越多,从城市到农村。
(顺城关公园新貌)
年春夏,汲县旱蝗成灾,三分之一的顺城关人作为灾民算出逃荒要饭,下落不明者不计其数。
年4月中旬,八路军围困汲县城。国民党川军六十六师驻防顺城关,家家户户驻有川军,砍伐树木,拆卸门板,掏墙洞,户联户,修碉堡,挖战壕,弄得人们不得安宁。川军开拔后,全村破烂不堪。
年11月7日凌晨两点,汲县城解放。
全家老少呆在家里不敢有动静,又不敢走出家门。等到大天老明,父亲打开街门一看,满街都是兵。听街坊邻居说,穿灰军装挎盒子枪的是工作员,穿绿军装扛步枪的是解放军。
一位女工作员介绍说,解放军战士为了不打扰老百姓,在大街上过得夜。街坊邻居听后鼓起掌来,欢迎共产党解放汲县城。
(暮色下的顺城关)
县城解放后不到三天,社会秩序安定,大小商家迅速陆续开门营业,特别是南、北马市街熙熙攘攘,呈现一派繁荣景象。顺城关渔民开始上船打鱼,市场上鱼虾供不应求。每日渔民上船早,下船晚;鱼虾不愁卖不出去。11月7日在汲县城关成立了卫辉市,全市人民兴奋不已,拍手称赞。副市长李自如等人到顺城关同渔民聊天,宣传对渔民取消一切苛捐杂税;渔民不是游民而是新社会的主人;凡是有鱼的水域,渔民有权捕捞。渔民听了热泪盈眶。顺城关渔民在政府和街道干部的帮助下成立了联合组织。年3月底4月初,第四野战军南下经过汲县,纪律严明,公道诚信。渔民支援大军南下,昼夜打鱼,供应部队吃鱼。南下大军过汲七天七夜,深受群众热烈欢迎。
……
在当前的顺城关,每日早晨五、六点钟,晨练的人们南来北往,络绎不绝。白天闲游的人群留连忘返、笑语不断。夜晚,漫步到新建的九孔桥上,华灯初放。西城墙内孝子书画走廊收入眼底;西城河里长亭连短亭,三孔桥眼熠熠生辉;西门桥休闲的人影绰约;星空灼灼,幻成一道道靓丽的夜景。
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公园蓝图美,卫辉一亮点”的古朴化、现代化、具有卫辉建筑特色的蓝天、清水、红花、绿草的“顺城关公园”一定会展现在世人面前。
(选自韩德新先生文集《渔夫弄潮》,有删节)
作者:韩德新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weihuizx.com/whsxs/2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