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辉吕祖阁社会潜在价值大的惊人

卫辉吕祖阁社会潜在价值大的惊人

我觉得还是用“绿水青山一幅画图天赐巧,仙风道院千年灵瑞地呈祥”来形容吕祖阁这座道院才更贴切。吕祖阁(又称白云阁)他的建筑规模和建筑形式,堪称中原奇世一杰。

其一、建筑规格高:走进庙院,高浮雕巨龙随处可见,形态各异,前后殿拜台(祭坛),下面须弥座上二龙戏珠、游龙戏珠、精雕细刻、神灵活现,瓦当上的走龙、山门上的蹲龙、团龙,各具特色,山门上的二龙戏珠.凤凰.青龙白虎和楣稍上的石碣,高浮石刻的篆体大字“皇家道院”和一串串无法解读的道家文字,石牌坊上面的龙形态各异,色彩浓厚,走进道院就是来到了龙(49条形态各异的巨龙)的世界。这座石牌坊体型之大,规格之高,实属罕见。据乾隆版《汲县志》记载的古代64座石牌坊,唯有这座石牌坊历史上没有记载,人们不知道它的建筑年代,也不知道它因何而毁,有的只是石牌坊上的两幅对联把人们带入了一个神奇的神仙世界:“绿水青山一幅图画天赐巧,仙风道院千年灵瑞地呈祥。池水盘环喜见鸢鱼嬉戏,岗峦堆叠伫看龙凤呈祥”。

其二、道院功能全:脱凡洞是吕洞宾脱凡成仙的神洞;白云阁、望月楼是道家弟子和天上神仙对话的神台;镶嵌在后殿墙上的吕祖“风雷符”为镇观之宝;明朝嘉靖癸卯年铸造的三教合一青铜钟是古代吕祖阁留下来的唯一一件道家法器;线刻吕祖卧像是一块神奇的石头,传说这块石头会给人治病;满身都是药材的楸树(男性)、石榴(女性)一阴一阳,中原十分少见;根为人治病的吕祖药签;18根驱邪治病的银针(流入民间);世外高人画卦演卦的八卦亭;遍种奇花异草名贵中药材的百草园(后花园);道友练武、静修的桃李园;藏经书的西华厅;吕祖布道设坛的吕公堂;演绎八卦的吕祖社;身披道袍的道医和满腹经纶的经师等等,个个拿得起放得下。

其三、社会影响大:历代皇帝、土豪权贵、文人墨客、才子佳人,都曾是这里的常客。过去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不论忙闲吕祖庙几乎天天有戏、道德影响波及周边十多个县,每逢初一、十五前来上香参拜;抽签拿药的人络绎不绝,香火十分旺盛;明代嘉庆皇帝,万历皇帝;康熙,乾隆,国民主席林森,民国总统徐世昌、江南才子夏子龄、两江总督陶澍、著名学者刘铭本都曾亲自为古庙写对联流传百世。古庙到范诚滇道长止已经延续了二十四代。清末民初,吕祖阁统管着全县多名道士和上千亩庙产田。作为中华民族唯一的本土宗教,道教承载了上古时代中原地区的神仙信仰,以道家思想作为自己的理论依据,吸收了少数民族的习俗和崇拜这些信仰形式及内容构成了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民族特点与价值观,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吕祖阁这座仙风道院承载了卫辉道教发展上千年的历史,清风古刹历史悠久,宗教文化源远流长,传说故事神奇虚构,语言文字扑朔迷离,道德内涵流光溢彩。年由唐岗村开发修整以来,即被纳入卫辉古城旅游开发重点项目,庙宇整修一新,新建了八仙殿,卫辉碑林三座文化碑廊,立碑近通。如今吕祖阁以它古老纯朴神奇的崭新姿态向世人诉说着千年的沧桑,感悟着今天的太平事。

吕祖阁敬奉的主神是吕洞宾。吕洞宾是八仙中影响最大,传闻最广的一位仙人,在八仙中唯有他脱凡成仙后不登仙界,出世还入世,亦仙·亦道·亦儒,在民间除恶扬善,度化乡民。吕祖阁全面记载了他感道,悟道、修道、得道而成仙的整个过程。它是一座古庙,更是一本厚重的历史,保护它.研究它.感悟它.品味它是责任更是历史使命。

早在年,吕祖阁管理委员会就已经认定了古文物修复与保护的潜在条件已经成熟。修复保护吕祖阁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先决条件日益凸现。

一、建筑格局与道教文化

古代的潭岗,“沟壑交错,冈峦对叠,草长莺飞,鱼虾遍地”。吕祖阁就座落在中原历史文化名城卫辉市(卫辉府)北1.5公里处的潭岗。它是中华吕祖的脱凡圣地。其前身是一座规模宏大的皇家道院。古庙建于晚唐,历史更迭、战争频仍,这座古庙已走过了上千年的风风雨雨。经清康熙二十三年大规模修缮遗存下来,奠定了今日的规模与格局。庙院面南背北,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现存有大量的历史遗迹遗物:古树、碑刻、石碣、石雕,五心柏树根、明代铜钟等。其中,牌坊龙柱雕刻精湛,立体感强,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白云阁历史悠久,布局完整,规模宏大,风貌独特。承载了自大金“太一道”在卫辉发展至今近千年的道教历史,它是中原人民的骄傲,也是古代历史文化的一座丰碑。

古城的庙宇除了毁于战火之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是遭到人为的破坏。而吕祖阁基本完整的保留下来,应该说是一个奇迹。道院坐北朝南,中轴线上的建筑依次为:戏楼、石栏甬道、山门、拜台、前殿、中殿、后殿、石质牌坊、祭坛、白云阁、东西两廊、八仙配殿。有八卦亭,望月楼,西华亭等。西面有桃李园,东面有东跨院,后面有后花园。布置严谨,规模宏大,庄严肃穆。

戏楼:根据碑刻和现有文字记载,未清康熙二十八年修建,乾隆十四年重修,光绪八年又进行了一次全面的修缮。前后台为一体,前台单檐卷棚顶,后台单檐四阿顶,上为灰瓦件覆盖,两山檐部契两层叠砖,再用方砖砌博风。面山檐柱用石柱四根,明柱上刻对联一副:“腔短畄长吹出许多曲折,生歌旦舞做来无限风流。”柱头上施额枋,前后用木扇分开,两侧设“出将”“入相”上下两门。楼高丈许,台面五尺,前面有太极广场。

山门:山门面阔,进深各一间,高约6米,砖石拱券砌成,南北劈券门,小式歇山九脊顶,上盖灰瓦件。山门对联:古庙无灯凭月照,山门不锁待云封。门上石碣内容十分复杂,上边的四个字,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能够完全准确的读出来,据民国时期一位游客的游记称其为“天外仙州”称其是扶乩而来的吕祖仙笔,北京的一位道家说:这种扶乩字与古典的蝌蚪文字有点相似,道家又称其为神仙字。我们根据这里的特殊的地形地貌和吕祖仙人的做派推测,这种说法似乎是有点道理,字的下边居中的是一条蛇与一只龟缠绕在一起的图案,名字叫“龟背驼蛟龙”,是玄武大帝的象征,左边是一条盘旋上升的青龙,右边的是一只白鹿。其清晰可见,栩栩如生。下方圈门上面分别由龙凤呈祥的高浮雕石刻图案,左呈青龙探爪,右展白虎神威。那居中的团龙怒目圆睁,獊狞无比;那舞姿矫健的行龙分别用不同的方式戏珠称雄;那体态丰美的展凤眠凰和蹲守两旁的青龙白虎处处呈现出古代庙宇的神圣与不可侵犯。尽管山门一修再修,但是古代的建筑格局没有被破坏,留下的只是历朝历代风云变幻的历史文化。如宋代龙瓦当,金元荷花和砖雕二龙戏珠,无处不彰显出这“天外仙州”神奇世界的神威。

进得山门,沿着白石砌心的山门神道行九步就来到了拜台,这是一个独体小院,两边有钟鼓亭。大明嘉靖癸卯年制的青铜三教合一钟,铸文为:“法轮常转”。晨钟暮鼓,道乐绕梁,加上道家的言行举止,衣着风范都为古庙平添了许许多多的神秘。拜台距地公分(三尺三寸),腰部嵌二龙戏珠精美雕刻,左右各有行龙九条,正面六条,台面两角各有两条盘龙,高约25公分。石块重约3吨,做工精细,立体感强,刀工细腻,线条流畅,功法无可挑剔。龙纹祥云又弥补了雕刻不能够着色的缺陷,游动的龙各具形态,处处张扬着非皇家不可再现神奇与威严。此外,在拜台左右两个角上还有两棵“唐五心柏”,这两棵树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可惜的是,五十年代遭到人为的破坏,现在只留下了两棵充满神奇的柏树根向世人述说着古庙千年的风云传奇。拜殿和中殿是连在一起的,历史记载叫吕祖庵,是专门供奉吕祖的庵堂,明、清重修。整个建筑面阔、进深均为三间,通面阔8.7米,通进深9.78米,总进深22米,两山檐部砌双层叠砖,方砖博风,殿顶覆盖绿色琉璃瓦件,正脊饰龙凤花脊,中部饰吞口,上饰狮子花葫芦,两端置卷尾大吻,垂脊,前有仙人、海马、凤、押、鱼等跑兽,前沿微翘,轻巧美观,错落大方,檐下施额坊,明间用一斗二升交蚂蚱头斗拱四撵,次间用三撵,下方用扬莲柱础两侧饰犀头,雕吉祥物及花卉,殿内供吕洞宾神像一尊,吕祖双目微启,端坐,表情祥和,神态可掬。后殿有吕祖线刻卧像一尊,纯阳祖师整个身子斜倚在土岗的半坡上,双腿翘起,静观“乾坤斗转,星辰横移”。醉卧仙境平装大千世界。他能够给人带来平安与幸福,解除人间的痛苦与烦恼。在石像的上方有一方“五雷符”石碣,上面有“纯阳仙笔”印章一方。

乾隆版《汲县志》载,“白云阁即吕祖阁,在潭岗,高十余丈,上悬白云阁,下镌脱凡洞,清康熙二十三年(年)河北守道田庆曾所建。二层有“诗序碑”。白云阁面阔三间15.94米,进深二间12.5米,高20多米,上下三层,下层为砖石结构无粱拱圈砖券石门框,生铁鋳窗直霊门楣上方嵌一石碣,阴刻行书“脱凡洞”三字,吕洞宾手书。吕洞宾在文脉岗修炼没有文字记载,但是他确确实实是在这里修道脱凡成仙然后会齐八仙走东海去的。听老人讲,人生病,走进脱凡洞,病自然就会好的,这一个“进”字好生了得,需要你用一生的智慧去感悟。

“九天又见鸾鹤舞,千古博大一真人”。吕洞宾,中进士时年已64岁。传说吕祖历尽艰难(吕氏族谱吕洞宾是姜太公的第五十五代孙)千里寻根来到卫辉,在这里找到了家的感觉。这里有他修炼的脱凡洞,有他演卦画卦的八卦亭(八卦亭是古老卫辉的一个标志性建筑,在能量调节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八卦亭是根据道教阴阳八卦的教义设计建造的,是道教教义天圆地方、阴阳相生、八卦相交、星转斗移活化石)。由于道教追求阴阳平衡,处于卫辉潭岗这个强大的阳性能量中心,吕祖阁的八卦亭自然而然的就成了一个能产生阴性能量的建筑。吕祖阁因八卦亭而建,据此形成了一个阴阳交合的主体。此外还有遍种奇花异草的百草园。

吕洞宾云:“独上高峰望八都,黑云散尽月还孤。茫茫宇宙人无数,几个男人是丈夫”。在收藏经书的西华厅,静养散步的桃李园,都留下了他的许多传奇故事。天下美景数太行,太行余脉好风光。这里远眺“太行叠翠”,近看“卫水拖蓝”,晚听“黄岗暮歌”,早朝“比干古冢”。池水盘环喜见鸢鱼喜戏,岗峦对叠伫看龙凤成祥。”潭岗不是道家的洞天福地,我私自认为完全能与东海蓬莱媲美。这里的青山绿水,蓝天白云和一条横贯东西的文脉土岭(“潭岗在城北五里岗圆高十数丈白土左右居民多掘坑取土水沥搏粉饼以鬻形象言系卫辉文脉是以禁而培之”这是乾隆版《汲县志》上的一段文字记载,里边还有更多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就是现在的唐岗村。得天独厚的自然美景把吕洞宾神仙留了下来,于是有了白云阁和脱凡洞,才有了这座千年古庙,才有了中华吕祖的神仙故事。

卫辉是潞王的封番地,白云阁的前身是不是明代潞王所建的皇家道院,还有待于进一步考证。明潞王朱常芳,号,“敬一道人”。又登望月楼《兰鉴图》石碑一统(现藏于市博物馆),是明代潞藩王在吕祖阁望月楼上“中秋赏月”时有兴而作的唯一一幅图文并茂的杰作,鋳文是:“己卯中秋又登望月楼,其夕风清月白,夜静兰馨,时案头又有秦鉴一圆,孤因兴感取监镇纸之中,偶作此图,工拙不暇计也,一叹。”

乾隆皇帝免卫辉五县钱粮碑,免卫辉十县三十年钱粮碑,明朝皇帝御碑,这两统碑记载的是卫辉连年干旱无雨,颗粒未收,乾隆下江南考察民情时路过卫辉,到吕祖阁拜吕祖神仙,求助吕祖爷保佑,并颁旨免去卫辉钱粮三十年的历史记载。

吕纯阳吕道人显化碑,是大清康熙二十八年“升仙会”(道教组织,坤道,碑阴有参加纪念活动的全体坤道个人员名单,这种民间组织和组织形式应该是全国性的)成立三周纪念日,吕洞宾(得道仙人)腾空而来,用石榴皮写下的一首赞美诗。

唐开成五年,(公元年)吕洞宾碑刻一通,高3.1米,宽1.15米,厚0.43米,碑文字。碑文是:腾鹤空中舞,符邀迈法堂,北极玄天社,命予写芬芳,善恶二字,赏罚随之,赏罚二字,轻重随之,善中之恶,恶中之恶,赏罚轻,善中之恶,恶中之善,赏罚重也,何言之?善恶别出者,相应系之也,善之轻者,荣一身一善之,重着光三世,恶之轻者,厂后凋零,恶之重者,永剪败。呵呵,光颜顿集,跃除霜雪,皆神所尊,违之必降。落款为,庚申中秋日纯阳吕道人书。碑侧有大草题:一为,“花边流水,水边开花,花水相随乐万家,”吕道人题。一为,“阳旁有阴,阴旁有阳,阴阳皆和峰必移”吕道人题。碑面四周雕有14组刻画,画旁字刻有八宫:水潮、龟蛇渡江、阴降阳升、五龙捧圣、美女点画、斩妖跳涧、铁棒磨针、鸦鹊飞翔。碑的背面有清康熙年间后人的小记。清康熙年间河北守道田庆曾修建白云阁纪念碑一通“圵海田公独立创建”。并有吕洞宾仙化诗赞石碑一通等。

百字碑: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动静知祖宗,无事更寻谁。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气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阴阳生返复,普化一声雷。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坐听无玄曲,明通造化机。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雨后登白云阁春望:清·黄振河白云阁上白云飞,野烟漠漠含四围。东风吹落天街雨,千树万树胭脂肥。郊原泼水春光腻,十丈梯云蹋空翠。斜阳晴晒榜人帆,泥痕红染沽春屐。诗情画意满山城,村村布榖相和鸣。淇上健儿驱犊出,东阡西陌催春耕。春耕一犁滋霡霂,乘兴游春兴未足。归来魂梦有余清,明朝浣涤衣襟绿。

吕祖宝诰:“志心昄命礼。玉清内相,金阙选仙,化身为三教之师。掌法判五雷之令。黄粱梦觉,忘世之功名。宝剑光腾,扫人间之妖怪。四生六道,有感必孚。三界十方,无求不应。黄鹤楼中留圣迹,玉虚殿内炼丹砂。存芝像于山崖,显仙踪于云洞。衍法门之香火,作玄嗣之梯航。大圣大慈,大仁大孝。开山启教,玄应祖师。天雷上相,灵宝真人,纯阳演正,警化孚佑帝君,兴行妙道天尊。”

帝曰。夫心者萬法之宗。九竅之主。生死之本。善惡之源。與天地而並生。為神明之主宰。或曰真君。以其率長於一體也。或曰真常。以其越古今而不壞也。或曰真如。以其寂然而不動也。用之彌滿六虛。發之則莫知其所。其大無外。則宇宙在其間。而與太虛同體矣。其小無內。則入秋毫之末。而不可以象求矣。此所謂我之本心。而曠劫以前本來之自有也。然則果何物哉。杳兮。冥恍兮。不可智知。不可識識。強名曰道。強名曰神。強名曰心。如此而已。由是觀之。豈不大乎。豈不貴乎。然而輪迴於三界。出入於生死。而不能自已者。何也。蓋一念萌動於內。六識流轉於外。不趨乎善而趨乎惡。故有天堂地獄因果之報。六道輪迴無有出期。可不痛哉。可不悲哉。若夫達者。則不然也。故齋戒以神明其德。一真澄湛。萬禍消滅。老子曰。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夫物芸芸各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所謂常者。越古今而不壞者是也。所謂妄者。一念纔起者是也。莊子曰。既以為物矣。欲復歸根不亦難乎。在易也。其為大人乎。自茲以往慎言語節飲食。除垢止念。靜心守一。虛無恬淡。寂寞無為。收視返聽。和光同塵。瞥起是病。不續是藥。不怕念起。惟恐覺遲。譬如有髮。朝朝思理。有身有心胡不如是。行住坐臥。勿使須臾離也。無。何有之。鄉華胥氏之國。吾其遊焉。

二、区位优势与目前现状

卫辉市委、市政府对修复吕祖阁的工作给予了极大的关怀与支持,并且已经把吕祖阁纳入了卫辉市的旅游发展规划重点项目。吕祖阁是我市目前保护最为完整的具有典型明清建筑风格的古代庙宇建筑,古朴典雅,风貌犹存。高大的白云仙阁、拜殿祭台、山门戏楼、东西厢房等一线展开,一进三院,侧门相通,形成了既开阔又封闭的古代建筑群落。因吕洞宾在卫辉的时间无法具体考证,我们只能从历史传说和古庙的碑刻文字记载做出一些模糊的判断。卫辉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自大金萧抱珍创建“太一道”已经有了近千年的历史。在卫辉,就目前发现的具有一定规模的道观就有20多座。其中,奉祀吕祖的庙宇有:吕祖阁,吕祖庙,吕祖庵,吕祖社,吕公堂和一些散布在乡间的无法统计的吕祖小庙。全市旅游景点36处之多。有汲冢遗址、仰韶文化遗址、山彪战国墓群、魏长城遗址、姜太公故里、天下第一麻风病院的“香泉寺”、潞王府、望京楼、徐世昌家祠、天下第一财神比干庙、仙风道院白云阁、古明清民居建筑群小店河、潞王墓、小北京、天下第一古军校上神庙、圣水池遗址、中原西山风景区、太行大峡谷、跑马岭风景区、柳树岭皮定军司令部旅游开发区、五龙洞景区、还有一些散布在乡村的古庙40多处,形成了一个阴阳交合巨大旋转的主体,吕祖阁就处于这个主题的中心位置。

吕祖阁所在的位置文脉岗是卫辉的一个天然屏障,城依岗而建,地理位置十分突出。千百年来,战争频仍,朝代更迭。现代存留下来的是明清时期的建筑。望月楼:“楼高但任云飞去,池小能江月送来”。对联出自清两江总督陶澍。还有一联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出自宋代大文豪宫林。明潞王中秋又登望月楼的蓝鉴石刻碑一通、楼的遗址和一些残缺不全的建筑碎片。八卦亭:八卦亭毁于70年代中期,现有遗址和一副石刻对联。根据实物推测,八卦亭最迟是在宋朝中期甚至年代更为久远。它的建筑规格之高,远远超过了一般的庙宇。此外还有西华亭遗址、百草园遗址、桃李园遗址和急待修复的“脱凡洞”,吕祖文化讲堂(又称吕公堂)和古庙里的四座配殿。

三、社会价值与开发利用

吕祖阁是一座保护比较完整的古代庙宇,是豫北地区最大的道教活动场所,它承载了道教在中原大地发展的上千年的历史。它气势恢宏,规模庞大。道教影响扩展到沿海数省乃至全国,民国时期几乎成了全国的道教活动中心。我国旅游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旅游已经成为地方的支柱产业之一,国家把发展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我国旅游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树立河南旅游名牌,尽快把旅游建成我省支柱产业”的战略决策,提出以“一线四区”为重点,构建河南省大旅游框架的发展目标。卫辉吕祖阁就是“四区”之一的南太行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乡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卫辉市是新乡市的重点的旅游开发城市,基于吕祖阁吕祖文化在社会上的重大影响和道教文化在历史上发挥的积极作用,90年代初吕祖阁修复计划就已经初具模型,经过民间的不懈努力,陆续投资万元,年组建了吕祖阁管理委员会,河南省地质研究所为我们做了整体修复规划,主要建设项目有:吕祖文化讲堂;八卦亭;望月楼;脱凡洞;八卦广场和一些旅游服务配套设施,正在实施和完善中。我们的设想是,建设以古庙为主体的道教活动中心;以老年公寓为主体的康复娱乐中心;以吕祖文化讲堂为主体的道德教育培训中心;以白云文化画廊为主体的文化交流中心;以八卦广场为主体的休闲娱乐中心;建立青少年品德教育基地和中草药集散基地。形成一个饱含道教文化阴阳交合的旋转主体,服务社会,造福人类,我们的愿望是这样的,能不能够实现还是一个未知数,但是我们有信心,期待着这一天的早日到来。

吕洞宾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与观世音、关圣帝君是对社会影响较大的三位神明,备受广大民众信奉,也为历代统治阶级所推崇。吕祖阁是中华吕祖的脱凡圣地,是豫北地区最为著名的道观。山西芮城建有“永乐宫”,那是吕洞宾的出生地。山东蓬莱旅游胜地是吕洞宾的传道圣地。位居中原的福地文脉岗吕祖的脱凡圣地才是中华吕祖文化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吕洞宾有“凡”到“仙”的“脱凡”过程。这里蕴含了吕祖许多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和深厚的道教文化,还留下了许许多多无法解读的神秘文字。扑朔迷离的脱凡洞、鬼斧神工的神奇石刻卧像、无与伦比的二龙戏珠雕刻、无法解读的道教文字、传经布道的吕公讲堂、中秋赏月的望月楼、调节阴阳的八卦亭、扭转乾坤的八卦广场、神秘离奇的八仙神像、纯阳仙笔“五雷符”石刻等。

道教是国教,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根。是世界上任何一种教派无法与之相提并论的。吕祖阁作为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卫辉旅游行业的形象代表,作为中原道教圣地,其基础设施建设的进一步完善将会为弘扬道教文化,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卫辉乃至中原大地的旅游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我们也在积极的努力,更希望得到全社会以致中华民族来自多方面的帮助。

精彩回顾

提醒:洗衣粉不能与它—起用,很不安全!为了家人快看!

卫辉古名故事一潭岗

中国最神秘的一个城市,没有名称,只有一个代号,叫

遁甲不迷信——社会科学在遁甲里起步慢行

经典短篇:性。

请拒绝!记住这些新型毒品,千万别碰!

爆料

投稿邮箱:

qq.







































呼和浩特白癜风专科医院
中医对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weihuizx.com/whsxs/15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