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狮王姓
溯源
出自子姓的王是商朝王子比干的后代。比干是商朝王太丁的次子,本为子姓,因劝谏暴君纣王而被剖心致死,葬于汲郡(今河南省卫辉市),至周武王封其子为王,其留居汲郡的后裔因他们本系王族之故改姓王。
出自姬姓的王有3支:一是周文王姬昌第十五子毕公高的后裔,因本来是王族,故以王为姓。他们主要居住在京兆(今陕西省西安市)、河间(今河北省)等地。二是东周灵王太子姬晋(子乔),因直谏被废为庶人,他的儿子宗敬官任司徒,后辞官归隐,寓于晋阳(太原),世人称之为“王家”,遂以王为姓。他们主要居住在琅琊(今山东省胶南一带)、太原等地。三是战国时魏昭王之子无忌,即著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信陵君。在魏国被秦国灭后,无忌的后裔卑子逃往泰山,被汉高帝刘邦封为兰陵侯,因是出身王族而被世人称为“王家”,卑子的后代就以王为姓,由于魏国的祖先出自姬姓,所以这一支王氏也是出自姬姓。他们除在汲郡繁衍外,还播迁到天水、新蔡、新野、山阳、中山、河东等地。
出自妫姓之王,实为田氏所改。周武王灭商后封舜的裔孙妫满于陈,传至公子完,避难于齐,改姓田。后完的裔孙田和取代姜姓的统治地位成为齐国君主,史称“田氏代齐”。传至八世为秦所灭,后裔被废为庶民,但齐人念其出自帝王之家,仍称他们为“王家”,后便以王为姓,主要居住在陈留(今河南省开封市)、北海(今山东省昌乐市)等地。
少数民族中的王姓则有出于匈奴人、西羌人、高丽人、契丹人等十几种来源。现代满、彝、白、苗、布依、瑶、蒙古等少数民族中都有王姓。
入闽
《八闽通志》载“仕吴为建安太守。郡属初创,筑城立署,庶务纪纲多蕃劳计”,即三国(吴)永安年间(—年)建安郡太守王蕃人闽仕官。东晋王彬则是人闽定居第一人,《闽书》及民国《福建通志》载有事迹。南朝,泉州地区已有王氏居民,而且是泱泱大族。史称王国庆为“南安豪族”。唐总章二年(年),岭南行军总管事陈政由河南光州固始县率兵人闽,将士中有队正王华、王佑甫等人,后定居福建。
唐末,王潮、王审邦、王审知三兄弟从河南光州固始县带领许多王氏族人人闽,其后裔遍布全闽各郡。
北宋末,朝廷南迁,北方籍民为避战乱,大部分南徙,在寻亲访旧人闽落籍的移民中,不乏王姓者。
宋末元初,元兵南下,江南各省有大量人口逃人福建,也有王氏。
元末,庐州人潮州总管王翰任满道经晋江,寓居沙堤,生三子。元亡,留长子伯开基泉州郡城排铺街,次子仲开基晋江沙堤,后皆蔚为名族。
肇基
唐末,王潮、王审邦、王审知三兄弟从河南光州固始人闽,后裔分居泉郡各处。石狮王氏均为“三王”之后裔。
蚶江王氏:王潮后裔四世王永珍携弟王永瑞于后晋天福四年(年)避祸迁居蚶江。王审邽后裔十九世王象尧于明代从永春东坑迁居泉州,其次子王继阳迁居蚶江。
塔前王氏:王潮后裔十五世王孕青于明洪武四年(年)从晋江青阳型厝迁居塔前。
茂厦塘头水头上浦锦亭王氏:王审邦后裔王昭仪于南宋时从泉州迁居青阳,其子王古阳(字万象),于宋末迁居茂厦。王古阳之子王勋(字颜光)生三子:长子王均宁世居茂厦,次子王均畴移居塘头,其后裔移居水头、上浦等地,三子王均实移居锦亭。
茂厦王氏:王审知后裔十七世王致政从泉州后巷迁居晋江锦塘,后移居茂厦锦塘林头。
伍堡王氏:王审邦后裔十八世王元尧于元大德至延祜年间从南安深坑迁居伍堡。其后裔移居西墩、洪厝、草柄、祥芝、前头等地。
东垵王氏:王审邦后裔王安盘于明洪武年间从青阳下宏迁居东垵。
永宁王氏:王审邽后裔二十世王通和之子王时庵、王利庵、王和庵于明洪武初从晋江青阳型厝迁居永宁,其后裔移居金埭、浯沙、塘边、宽仁、引东、东村、林边、曾坑等地。
霞泽王氏:王审知后裔王志美于明嘉靖十二年(年)从晋江永和玉溪迁居霞泽。
西岑王氏:明宣德年间,福州后街依锦坊王氏因商船避风于西岑,遂举家定居西岑。
庵前王氏:王赘泽于明代寓居庵前。
繁衍及外迁
(一)茂厦王氏有2个支派。
1.古阳派下。溯自王审邦派下。南宋末年,十五世王昭仪从温陵西隅船峰巷即上枋巷(今泉州市区)迁居晋江市青阳镇杏厝,王昭仪之子王古阳[字万象,南宋嘉定三年(年)出生]迁居茂厦,王古阳之子王元勋(字光颜)生3子:长子王均宁居茂厦,次子王均畴居龙塘(今塘头村),三子王均实居锦亭。王均宁之子王添茂,王添茂生三子:长子王以孟传茂厦长房,次子王以仲传茂厦二房,三子王以季传茂厦三房。已传28世。茂厦王氏族人有迁往大埔、泉州鲤城、惠安县、香港、澳门、台湾及东南亚等地。
2.锦塘林头王氏。王审知后裔十七世王致政由泉州后巷迁居晋江市锦塘松庵,再移居茂厦村锦塘林头,已传24世,历余年。族人有迁往永宁镇区、水头村、锦亭村及海外等地。
(二)塘头王氏:溯自茂厦王古阳派下。王古阳之孙王均畴(讳海,号廿七致政),南宋宁宗四年(年)出生,元初入赘龙塘(今塘头村)吴家,遂居龙塘,为龙塘王氏肇基祖。王均畴生5子:长子王添锡、次子王添永、三子王添期、四子王添庆、五子王添祥。王添锡居龙塘传衍,王添锡生4子:长子王以正、次子王以顺、三子王以直、四子王以盛。四世王惠俊(字伯英,号五十六处士)传大厅房。四世王惠赐(字伯福,号五十九处士)传后山房。王惠赐生3子:长子王希能传后山房,次子王志道传后汫房,三子王荣(字志奕)传永赖房。八世王希
程传小宗房,王希顺传新舍、五舍房。王添庆承外祖吴氏。二世王添永迁居水头。塘头王氏有族人迁往上浦、晋江深沪、泉州、福州台江、香港、澳门、台湾及东南亚等地。
塘头王氏宗祠
(三)锦亭王氏:溯自茂厦王古阳派下。王古阳之孙王均实于元初移居锦亭。王开纪迁居广东潮阳县,王锡迁(号振光)迁居惠安廿四都安去铺山下乡,王世理、王天从、王永沧迁居台湾,族人还有迁往菲律宾者。
(四)水头王氏:溯自龙塘(今塘头村)王均畴派下。二世王添永从龙塘迁居水头村,四世王惠全生3子:长子王龄观传前后房,次子王龄奴传西边房,三子王龄添传厝房。八世后房王元安迁居宽仁。水头王氏族人有迁往晋江青阳许塘、泉州象峰、惠安县玉坂路庵、仙游枫亭坑头、浙江平阳、香港、澳门、台湾及菲律宾等地。
(五)上浦王氏:溯自龙塘(今塘头村)王均畴派下。明清、民国年问陆续从龙塘、水头、泉州等地迁居上浦村。龙塘大厅房王姓族人传湖内房,水头王姓族人传水头房,泉州墙边王姓族人传墙边房,布政使王畿的后裔由泉州迁居上浦村者传布政小宗房。塘头村王姓永赖长房十五世王廷孑L迁居上浦传小六,王廷彦迁居上浦传玉尺祧,王孙献迁居上浦传新厝祧,王孙科迁居上浦传旧厝祧。塘头村王姓永赖二房王调用、四房王调鼎部分后裔及五房王调成迁居上浦村。还有龙塘后山房、后涝房的王氏后裔于民国年问迁居上浦。上浦王氏族人有迁往仙游枫亭、台湾鹿港及海外等地。
(六)塔前王氏:明洪武四年(年),王潮之子王延义(后改思义)之十四世王孕青从晋江市青阳镇型厝迁居雁塔(今塔前村),已传24世。塔前王氏有族人迁往德化县、香港、澳门、台湾及菲律宾等地。
塔前王氏宗祠
(七)伍堡(西墩、洪厝、草柄)王氏:溯自王审邦派下。元武宗年间,十七世王默迁居南安市深坑(今金坑村),王默之三子王元尧于元大德至延祜年间(一l年)迁居伍堡村,为伍堡王姓肇基祖,已传25世。四世王延东于明初移居洪厝。六世王世雄与诸弟4人于明正统元年(年)移居西墩,王元尧后裔还有迁居草柄村、祥芝镇、前头村等地。明末有族人随军人台,拓田垦荒,定居繁衍。清道光年间至今,陆续有族人迁往香港、澳门、台湾及东南亚等地。清末,井兜东厝房,引西房十六世、十七世部分族人迁居宁德市霞浦县长春镇赤沙村。
伍堡王氏宗祠
(八)祥芝王姓:从伍堡村、洪厝村移居祥芝。
(九)莲塘前头王姓:从伍堡村引西移居莲塘村前头。
(十)永宁镇区王氏:溯自王审邦派下。明洪武初年,二十世王通和之子王时庵、王利庵、王和庵3兄弟从晋江市青阳镇型厝迁居永宁(鳌城),为永宁(鳌城)王氏3个房份肇基始祖。其后裔有迁往金埭、浯沙、塘边、宽仁(新圩王、驴驼围王)、引东、东村、林边、埔、曾坑、晋江火灰埔、深沪、永春、霞浦、福清、香港、澳门、台湾及东南亚等地。
永宁王氏宗祠
(十一)宽仁王氏:明代,永宁(鳌城)王姓族人为避倭患移居宽仁,传新圩王、驴驼围王,另外还有水头及各地的王姓族人来此居住。宽仁王氏新圩王源顺房有族人迁往台湾台南,还有族人迁往香港、澳门、台湾及菲律宾、缅甸等地。
(十二)引东王氏:溯自永宁(鳌城)王和庵(三房)派下。五世王愚觉为避倭犯于明初移居玉湖引东,历多年,传22代。族人有迁往宽仁、林边、福州、香港、澳门、台湾及美国、菲律宾、马来西亚等。
(十三)东村王氏:明代,永宁(鳌城)王姓族人为避倭犯移居东村。有族人旅居海外。
(十四)林边王氏:明代,永宁(鳌城)王姓族人为避倭犯移居林边村。
(十五)曾坑王氏:溯自杏墩王氏。六世王肇光、七世王成斌、八世王显宽于明宣德年间从晋江市杏墩迁居曾坑村。还有部分王氏族人从永宁移居曾坑。
(十六)金埭王氏:从永宁(鳌城)移居金埭村。有族人旅居海外。
(十七)浯沙王氏:从永宁(鳌城)移居浯沙村。有族人旅居海外。
(十八)庵前龙山王氏:明代,王赘泽寓居庵前之龙山麓,为庵前龙山王氏肇基祖。二世王生泽,三世王开泽有3子:长子王孔旭、次子王孑L旯、三子王孑L旮,传3个房份,已历多年,传23世。二房有一支迁往漳州定居。族人有迁往香港、澳门、台湾及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地。
(十九)西岑王姓:溯自福州市后街依锦坊王氏,肇基祖为当地航运商,常年往返东南沿海,遍及厦漳泉诸港及东南亚各国。据谱载,明宣德年间,商船避风于永宁梅林港,泊于西岑海边,后举家定居西岑,迄今已历多年,传24世。族人有迁居晋江龙湖大埔、埔头。自清代起,族人陆续有迁往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越南、老挝等地,近代又有族人迁往香港、澳门、台湾及美国、加拿大、南非、俄罗斯等地。
(二十)下宅(霞泽)王氏:溯自王审知派下。明嘉靖十二年(年),王志美(又称即美)由晋江市永和镇玉溪(古称庚星里)来霞泽定居,传22世。其族裔二房迁往晋江深沪大井头,三房一支迁往台湾艋胛,另还有后裔迁往香港、澳门及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地。
下宅(霞泽)王氏宗祠
(二十一)东垵(龙垵)王氏:溯自王审邦派下。明洪武年间,王审邦后裔王盘安从晋江市青阳镇下宏移居东垵村,龙坡(今东垵村)王氏奉王盘安为一世祖,现传24世。龙垵(东垵)王氏族人有迁往蚶江、古山、大厦、霞泽(下宅)、港边、晋江市高坑(高登)、惠安溪底、浙江省盐埕(又名福宁寿)、广东省等地。有三世、五世族裔迁往台湾北港、虎尾、云林、竹林坑等地。
(二十二)蚶江(锦江)王氏有2个支派。
1.锦江三槐堂王氏:溯自王潮派下。四世王永珍携弟王永瑞于后晋天福四年(年)避祸迁居蚶江村,成为锦江三槐堂王氏一世祖。锦江王氏已历余年。
蚶江(锦江)王氏往台名录:
王文佳,清雍正十年(年)出生,迁往淡水。王文拟,清乾隆四十四年(年)出生,迁往淡水。王文才,清乾隆十七年(年)出生,殁于鹿港。王天圣,清顺治十六年(年)出生,迁往台湾厂口。王文渊,清乾隆三十二年(年)出生,迁往淡水。王文鲍,清乾隆六年(年)出生,迁往台湾。王文儿,居淡水。王文对,迁往鹿港。王文西,清乾隆九年(年)出生,迁往淡水。
王章愈,清乾隆二十五年(年)出生,迁往艋胛。王章芽,清乾隆三十六年(年)出生,迁往淡水。王章俊,清乾隆十年(年)出生,迁往淡水。王章核,清乾隆五十一年(年)出生,迁往竹堑。王章者,清乾隆五十六年(年)出生,迁往淡水。王章注,清乾隆五十七年(年)出生,迁往淡水。王章紫,清乾隆五十六年(年)出生,迁往台湾。王章阖,清乾隆三十年(年)出生,迁往淡水。王章羽,清道光六年(年)出生,迁往竹堑。王章赦迁往鹿港,王章锥迁往基隆,王章语、王章渣迁往台湾。王章楮,清乾隆三十年(年)出生,迁往淡水。王章杯、王章茂、王章现、王章憩、王章言、王章房、王章礁、王章赞、王章卯、王章阳、王章锁、王章执、王纯直迁往淡水。
王华天(名福),殁于淡水。王华龙,清道光二十八年(年)出生,殁于彰化。王华佐,清道光二十三年(年)出生,殁于淡水。王华坚居西螺,王华泉迁往台湾,王华瘩迁往鹿港,王华瓯迁往艋胛,王华做迁往台湾,王华菊迁往基隆。王华恬(字淡若,号兰陛,又号逸安),葬在台府城新南门。王华谏(名澄瀛,号义轩),清道光五年(年)出生,葬在台湾竹城西。王华荐迁往台湾,王华祥迁往鹿港,王华向迁往彰化,王华瑶(号庄端)迁往彰化,王华赐(号文福)迁往鹿港。王华友(又名华赤,号创来)葬在台湾双溪崎脚。王华花、王华显、王华鱼、王华吟、王华栅、王华锄、王华岱、王华铨、王华养、王华嗡、王华谤、王华合、王华水、王华宰迁往淡水。
王国福,清光绪二年(年)出生,殁于鹿港。王国定,清光绪三年(年)出生,殁于鹿港。王国荫,清同治六年(年)出生,迁往鹿港。王国添(又名长添,号俊敏)居淡水。王国升、王国庆迁往鹿港。王国赞、王国添居艋胛,王国权迁往淡水沪尾,王国夏迁往府城,王国桃(号园有)迁往台北竹堑,王国暖(号廷照)迁往淡水,王国玺迁往新竹。王国焙、王国坪、王国宽、王国树、王国皎、王国鼎、王国山、王国蚱、王国桢迁往淡水。
王诗蕴、王诗湖迁往鹿港。王诗信,清同治八年(年)出生,迁往淡水。王诗针,清同治二年(年)出生,迁往淡水。王诗榜,清同治十年(年)出生,迁往新竹。王诗美迁往台湾,王诗瑾、王诗势、王诗芝香、王诗树柄迁往艋胛。王诗铨,清同治九年(年)出生,迁往新竹。王诗噔(又名壬,号此亭),清光绪三年(年)出生,迁往新竹。王诗珍(又名永珍)迁往淡水。王诗愿、王诗填、王诗畔、王诗糊、王诗业、王诗坤、王诗桢迁往淡水。
王礼声迁往艋胛。王礼捷,清同治十年(年)出生,迁往鹿港。王礼胜迁往鹿港,王礼食迁往竹堑。
2.蚶江继阳派王氏。溯自王审邦派下。据《永春蓬壶王氏家谱》载,王审邦之十九世王象尧从永春县东坑移居泉城(今泉州市区),王象尧生2子:长子王继胜、次子王继阳,王继胜迁居泉州市东海乌屿,王继阳迁居蚶江锦江(今蚶江镇区)。其族裔有迁往香港、澳门、台湾及菲律宾等地。
蚶江(锦江)王氏宗祠
(二十三)新华王氏:从各地王姓来此经商定居,现有人口约人。
(二十四)古宅王氏:从山兜移居古宅。
(二十五)港塘王氏:因族谱被毁,其族史已难以考据,均不知来源。
(二十六)后垵王氏:因族谱被毁,均不知来源。
(二十七)塘边(龙渊)王氏:因族谱遗失,其族史已难以考据,不知其来源。
昭穆
(一)茂厦王氏昭穆。
1.古阳派:古元均添,以惠志制文,洪承夫可卿。伯仲孙君子,学道则爱仁。明经传懿德,诗礼景千家,积善前程远,谦恭后步宽,重义宗声大,贻留世泽长。
2.林头派:惠政孟应添,文治君民良,朝廷志国字,士子登科第,观光利用宾,礼仪振大邦。
续昭穆:承先多孝友,拓后有佳篇,树德丁进财,修身福寿全,同心开景运,协力享丰年。
(二)永宁鳌城、宽仁、金埭、浯沙王氏昭穆:祖宗支派衍,树德蕙兰馨,世代传君子,千年显善良,文章能富有,功绩庆祯祥,奕祀钦忠孝,簪缨爵禄昌。
(三)伍堡(西墩、洪厝、草柄)王氏昭穆:里文卿侯修齐治平日望时锺天廷伯仲叔季诗书题名金榜喜光祖德;显扬立其荣,兆祥惟孝友,锡克笃忠贞,钦汝子若孙,先绪永丕承。
(四)塔前王氏昭穆:重尚文用祈贤孙,恢宏忠毅绳祖武,含怀敬谨报宗功。
(五)庵前(龙山)王氏昭穆:开孑L孟景祥,以国有承启,亦世多余庆,文明衍吾家,承谟青紫近;筮仕本支遐,马聚光天路,庭开瑞气花。凤池分祖绪,万禊仰英华。
(六)西岑王氏昭穆:庆质普德道,敷锡世时日,尚贤惟立志;守正可传家,荣华长富裕,昌盛永康宁。
(七)下宅(霞泽)王氏昭穆:立本得经权纪,纲万启胤锡嘉,天时地利人和,礼义节廉绍承先,诗书孝友垂世贤;致中资化育邦惟伯寰甫君朝廷治修齐诚正,孙谋燕翼祥继久,金榜题名彰善长。
(八)东垵(龙安)王氏昭穆:致真从当宾,对尚天必际,永式惟孝友,瑞裕在诗书。
(九)蚶江(锦江)王氏昭穆(从十一世起):文章华国、诗礼传家,修德克昌、为善必庆。
(十)古宅王氏昭穆:勤钹选学优,登榜庆联标。
(十一)后垵王氏昭穆:恩荐水华香。
(十二)塘头、水头、上浦、锦亭王氏昭穆:均添以惠志制,文洪承夫可卿;伯仲孙君子,学道则爱人,明经传懿德,秩爵觐天家,积善前程远,谦恭后步宽,重义宗声大,贻留世泽长。
附:
三槐堂王氏祖训(选录)
三槐世第,及至于今;
英才辈出,卓尔不群。
孝悌为先,忠信为本;
惟耕惟读,恩泽子孙。
不奢不侈,颗粒成廪;
婚丧从俭,持家以勤。
嫁女择媳,勿尚重聘;
积德行善,不惟俗伦。
自强自立,处事以忍;
广结贤良,不谋非分。
当差有事,尊上宽仁;
努力进取,友朋谨慎。
勿以诱善,祸及自身;
勿以亲恶,招惹公忿。
酗酒无度,伤其身心;
聚众赌博,财帛散尽。
贪婪飘荡,荒废青春;
胡作非为,辱没先人。
恋衙投宦,必爱人民;
忌才害贤,毒族害群。
耸人告讼,不如兽禽;
利令智乱,灾难必临。
祖灵在天,察尔甚真;
阴诛阳谴,追究必深。
祖灵阴佑,和顺永存;
后裔繁昌,福寿盈门。
一荣一辱,天地一新;
世德世业,纠察昭昏。
一谦受益,一满招损;
神灵有鉴,莫辱斯文。
阴受其殃,阳恶是因;
安贫乐道,其心也欣。
焚毁朝夕,何堪明晨;
纨绔堕落,愧对乡邻。
不肖为贤,浪子如金;
振兴美族,直上青云。
秉公惩戒,繁荣后昆;
恭愿后裔,永传家珍。
百世不竭,积厚且纯;
张德扬惠.守规遵训。
太原王氏家训(选录)
一团结宗族,捍卫国家,
不容有违背涣散之行为。
二服从祖训,端本孝悌,
不容有悖偷蔑礼之行为。
三保护祠产,维护公益,
不容有侵蚀欺诈之行为。
四崇尚道德,遵守法令,
不容有作奸犯科之行为。
五注意教养,勤求职业,
不容有放弃贻误之行为。
六禁食鸦片,严禁嫖赌,
不容有伤风败俗之行为。
七律己治家,忠信笃敬,
不容有卑劣偷惰之行为。
八刻苦耐劳,节俭朴实,
不容有奢侈游荡之行为。
九合敬同爱,排难解纷,
不容有歧视推诿之行为。
十振作精神,见义勇为,
不容有废弛敷衍之行为。
末路计划闽南号内容由末路计划文化传播收集、整理、编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参考书籍:《闽南文化丛书》、《闽南文化百科全书》《中国民间故事集成-福建卷》、《石狮市姓氏志》《泉州民俗文化丛书》等……部份图片素材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
转载请注明:http://www.weihuizx.com/whsxc/5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