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卫辉盗墓盗出来的大历史就连盗墓者也名垂

汲冢书遗址

汲冢书中国文化史上的四大发现之一。

汲冢书,顾名思义就是汲冢里出的书。而“汲冢书”的发现地,就在古汲地--现在的卫辉市孙杏村镇娘娘庙村。

不准(音FǒuBiāo)唯一因盗墓名垂青史的人

历史变迁,岁月更迭,几千年前那个发现“汲冢书”的大冢,早已回填,不着痕迹。只一通高大的石碑提醒你,这里就是那个发现“汲冢书”的墓地。

村民立魏安釐王墓碑

汲冢书,中国历史文化的根源之书;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根源之书,汲冢书的发现却与盗墓有关。

历史上的盗墓行为,往往会导致重要的文化发现。

卫辉魏国长城遗址

西晋初年,河南省汲县发生了一件被称为中国史学界幸事的大事。那一年,一个叫不准的盗墓贼,偷偷地在这里掘开了一座古墓,当时他并不知道这是魏王的墓冢,和其他盗墓贼一样,他只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得到一些意外之财。然而墓穴被打开后,并没像他所期待的那样有许多金银财宝,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些杂乱无章的竹片,竹片上有字,后来统计共有10万余言。不准大失所望,因为对他来说这些东西毫无用处,因此“不以为意,往往散乱”。由于墓中漆黑,不便寻找随葬品,不准把竹简点着用来照明,由于怕人发现,他在失望之余,拿了一些可换钱的物品跑了。

汲城出土墓门

后来人们看到被打开的古墓和散落的竹片,告知了官府。于是官府出面把散落的竹片收藏起来。但是,因为不准及当地的村民不知道竹片的价值,“收书不谨,多毁落残缺”。朝廷得知此事后,派大学士荀勖、傅瓒等人对墓中所得竹简整理校订。通过对竹简的研究,人们发现,原来盗墓贼挖开的竟是战国时代的魏王冢,带字的竹片是前所未知的典籍,其中一部叫《穆天子传》。因它是汲郡人不准在盗墓时发现,故这批竹简被称为汲冢书。

西晋一流的学者整理了汲冢书,在其中居然发现了魏国的史书,这部再现于世的珍贵史书被称为《竹书纪年》。起名《竹书纪年》,自然有它的道理。古时无纸,著书立说,破竹刮平为简,字就写在竹简上。多简编为一书,所以叫竹书。纪年是将史事按年编次,成为史书一种体裁。“竹书纪年”就是表明它是一部史书。

卫辉魏国长城遗址

《竹书纪年》是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编年体著作,它是“汲冢书”中价值最大的史料。史学界把“汲冢书”与汉武帝时从孔子旧宅发现的古文《尚书》、《论语》等,殷墟发现的甲骨文,敦煌发现的藏经洞,共同誉为中国文化史上的四大发现。

汲冢出书之后,西晋政府极为重视,晋武帝命中书监荀勖、中书令和峤负责整理。由于出土古文(当时也称为科斗文)的释读不易,众多的学者参与了整理研究。先后参加整理研究的有荀勖、和峤、谴勋、张宙、傅瓒、束皙、王接、卫恒、王庭坚、潘滔、挚虞、谢衡、续咸等,作《春秋经传集解》的杜预也曾经研讨过汲冢书的内容,郭璞还为出土的《穆天子传》作了注。

卫辉魏国长城遗址

《竹书纪年》的发现,促使了史学对于经学的独立,深刻地影响到晋代学术结构性变化的发生,而这种学术分类结构的变化对中国传统学术的走向更是意义深远。

传播卫辉文化,服务卫辉大众

长按







































得白癜风有什么症状
治白癜风专业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weihuizx.com/whsxc/12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