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辉庞寨村一座石碑,隐约的碑文,记录了一
民国當撰众议院卢自立先生懿行碑
前些时日,与几位朋友游走于乡村庙宇察看碑文,常见有碑碣断裂,卧弃于庙旁隙地荒草间,部分碑文已剥落难辨或被乡人毁去,急需发掘整理。诸多庙宇旧有碑刻多矣,现存着可谓历风雨而不灭,经战火而犹存,凝聚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俯仰古今,有感斯文,小七现将部分碑文整理考释出来,记之以识岁月云。
碑文考释:
民国當撰众议院卢自立先生懿行碑
先生,姓卢氏,讳本安,自立其字也,世居汲东庞家寨。资质聪颖,出身儒素,赋性庄静,言行不苟。幼读书,长应事,待人接物,悉中肯綮。革新后,不患治国之无方,乃患治国之无人,故,先生慨然以励行村政,为改良社会、刷新政治之不二法门。于是,将全村庙宇拆毁净尽。因废物之利用,建立本村小学,以破除迷信,而培育群英;订购书报杂志,以挽救思想之落伍;编辑歌词唱本,以适应地方之需要;筹设断赌戒烟会,以扫除全村之恶习;置备各种游戏器具,以提倡正当之娱乐;举办堆金会,以资储蓄;开创森林会,以护富源;成立武术团,以锻炼体格;组织看青会,以保护禾苗;建设阁门,以固村防;修筑长堤,以御水患;创息讼会,以解纷难;设贷款会,以济贫困;成三义会,以防匪患;立老坟会,以便追远等。种种义行善举,无不歌声载道,有口皆碑。
他如勤俭以治家,严正以教子,施舍茶药,周济贫乏等,皆细事也。故全村至今,无浪子,无贫困,文风甲乡邑。士绅奉赠乡村模范匾额,良有以也。
民国念六年,倭寇进犯,全县沦陷,城乡居民相继逃窜。先生力自镇静,乃于悲苦艰辛中设法应付,地方赖以苟全。今幸抗战胜利,方冀共享太平之乐,以慰天年。奈先生终因忧愤成疾,景致不起。同仁等相知有素,景先生之懿行、硕往不容泯灭,爰撮其要,勒之贞珉,籍表寸衷,并为世劝。
北京师范大学学士愚晚樊福增撰文
北京中国大学学士愚晚殷階平书丹
乡眷暨庞寨公会敬立
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夏历十月十五日谷旦
碑文简析:
该碑现存庞寨乡庞寨村街中,碑面右侧,小字写有浚县交御、胡岸,延津县前班枣、冯班枣、蒋班枣、南皮,汲县上乐村、李源屯、彦村、南屯、白河、后白河、孙庄、梨园、柳卫、夹堤、天平、小屯、闳夭、东纸坊、万户寨、段庄、板桥、庞寨等20多个村庄名捐资立碑乡党的姓名。该碑立于年11月8日,即卢自立先生去世的第二年。由樊福增撰文。樊福增(—),字伯厘,以字行,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系。曾在河南南阳师范、洛阳师范短期任教,年到设在故乡河南汲县的河南省立第五师范(后改称汲县师范)任教;年冬和年2月筹创郑州师范并任第一任校长;年春至年在河北保定工农速成中学(后改称保定师专)任教,这期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曾任民盟保定市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年至年任天津市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年元月返原籍汲县定居,年5月病故,享年86岁。该碑由殷階平书丹.。殷階平,汲县参议会参议员。
经调查得知,卢自立生于年,逝于年初春,在民国初期曾任汲县参议会参议员,是汲县东乡著名的一位乡绅。早年受革新改良思想的影响,在村里推行乡村自治,颇有成效。首先是打庙办学,重视教育,将村内庙宇拆掉,改建学校;订购书报杂志,拓展村民知识面,编辑歌词唱本,教化于民,提倡新风。其次是成立三义会,以防匪患。清末民初,当地土匪横行,绑票抢劫等恶行活动猖獗,为维护村庄安全,与夹堤、小屯两个村庄组成“三义会”,建立联防措施,相互支援和照应,共同抗匪(小屯村现存其“三义会碑)。卢自立先生大致做了15件利民的善行义举,在几十年间的经营中改变了庞寨村愚昧、贫穷、落后的面貌,使村风淳朴,逐渐富甲一方,至今影响和教化着当地村民。
来源卫辉电视台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
地址卫辉交警大队对面服务
全民爆料
有料就来爆,爆料就有奖!维护民权,传播正能量!分享身边的新鲜事、烦心事、好人好事加《whbbpg》交流!
转载请注明:http://www.weihuizx.com/whszx/6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