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柳姓著名景点二
位于山西晋城市沁水县境内,为唐代大诗人柳宗元的后人——祖籍沁水的陕西华昌府通判柳遇春的故居。创建于明嘉靖二十九年(年)。院中一石牌坊迎风板上尚存有楷书题迹:“明嘉靖二十九年庚戌冬十月立”。从现存民居建筑形制、风格上看,清代屡有修葺、增建。建筑坐北朝南,南北长84米,东西宽48米,占地面积平方米,总计房屋间。院落分为两组,以东西走向的村中街道为中线,南北两侧并列两院。原建筑有13座院落,现仅存4座。除两座石牌坊为明代所建,其余皆为清代建筑。民居平面布局分单进、两进,建筑形制多为悬山和硬山式。以村中街道划分,南北两面对称分布,建筑布局紧凑。南院后墙以东西为轴线,建过街楼。各院门额以楷书题院名,四院均为封闭型四合院。保存完整并具有代表性的院落是“司马第院”,坐北朝南,两进四合院,中轴线上依次有倒座、正房、上房。前后院东西两侧各建有厢房,硬山式屋顶,院门位于东南角,单开板门一道。正房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二层楼阁式。下层设楼板,东次间设楼梯可达上层。其余院落中上房、正房等形式相同,同为一个时期遗物。院内两座石牌坊,青石筑成,二柱单楼悬山式。迎风板两块。一坊题“丹桂传芳”,一坊题“青云楼武”。有明嘉靖二十九年修建题记。年05月25日,柳氏民居作为明至清古建筑,被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位于湖南省永州市,该馆于年、年被授予“湖南省文物保护先进集体”、“湖南省文明窗口单位”。年被湖南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授予“湖南省weichengnian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活动基地”荣誉称号。有著名景点柳子庙。
坐落在永州潇水之西的柳子街上,始建于北宋仁宗至和三年()。南宋始兴十四年(公元4年),清朝光绪三年(年)重建。柳子庙占地面积达多平方米,砖木结构,面对愚溪,背靠青山。庙门上镌有柳子庙三字石刻,两边有联。进入大门可见庙为三进三开,首先一座双檐八柱戏台。后行至二进中殿,再后为三进,是正殿、殿中有柳宗元塑像供人祭祀。历柳子庙代碑碣甚多,其中《荔子碑》、《捕蛇歌》、《寻愚溪谒柳子庙》等堪称文物珍品。正殿后墙的石碑,亦是三绝碑,碑文为韩愈所撰,由苏轼书写,内容却是颂扬柳宗元的事迹,此碑首句为“荔枝丹兮焦黄”,故又名荔枝碑。年06月25日,柳子庙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位于柳州市中心柳侯公园内的西隅,原名罗池庙(因建于罗池西畔得名),现改名为柳侯祠,是柳州人民为纪念唐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而建造的庙。
“罗池夜月”原为柳州古八景之一。韩愈在《柳州罗池庙碑》写道:柳宗元死后三年,托梦生前部将欧阳翼:“馆我于罗池”,柳州城东关的这一泓池水因此而闻名。据明代李西涯《罗池书屋记》称,古罗池“广袤可数里,澄波汀蓄,准平而鉴照其外”。当月亮升到灯台山上空,倒映罗池水面,境界冷峻空灵,于池边柳下俯仰水天皓月,乃成为绝美景致,“罗池夜月”美景由此而来。罗池也因此成为《辞源》、《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中的条目。
现在的柳侯祠是按照清代建筑物重建的,祠内陈列有许多文物及史料,反映了柳宗元的生平和政绩。祠分前、中、大殿三进,祠堂大门上高悬的“柳侯祠”金字匾额是当代文学家、历史学家郭沫若的手迹,豪迈奔放,苍劲挺秀。门联为韩愈诗句集柳侯祠结而成,书曰:“山水来归黄蕉丹荔;春秋报事福我寿民”,为清末永州知府杨翰所书。头进保存有自宋至今的历代碑刻20余块,其中的两块“荔子碑”嵌座在中殿最为引人注目处。右侧为南宋嘉定十年(年)所刻原件,左侧为仿宋的清代复制品,碑文摘自韩愈《柳州罗池庙碑》的《享神诗》。因其句首云“荔子丹兮蕉黄”,后人便称“荔子碑”。诗赞柳侯,作者韩愈,字为苏轼亲笔,唐宋三大文豪的文采神韵凝于一碑,故后人亦称之为《韩文苏书柳事碑》或“三绝碑”,此碑为柳侯祠的镇祠之宝,其刻石技艺刀法恣肆狂放、深浅奇正、随笔赋形,与苏东坡雄奇、深厚的书法相得益彰,被人推为苏东坡书法碑中第一。碑刻中还包括《柳州罗池庙碑》、两方元代刻的柳宗元石刻像,都是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物。壁间悬挂柳宗元生平资料及后人的书画作品。二进为中厅,有石井两口,古色斑驳。柳宗元到柳州后,为解决百姓吃水问题,派员勘地寻源,挖井引水,这两口石井是纪念柳宗元为民掘井而设的,是柳侯“有德于民”的见证。第三进的正殿中央,有一尊柳宗元三彩陶塑像,头戴褐色幞头、身着唐朝官服、手执狼毫,凝神攻读,是年柳州市博物馆为了增加柳侯祠内的景观,投资15万元从西安引进的。与柳宗元塑像同时引进的还有19尊唐代著名诗人三彩陶塑像,其中有李白、杜甫、白居易、韩愈、刘禹锡等人。殿堂正中的玻璃柜里,金丝绒衬着一块残碑,为“龙城石刻”文曰:“龙城柳,神所守;驱厉鬼,出匕首;福四民,制九丑。元和十二年。柳宗元。”原碑出土于明天启三年(年),因碑文首有“龙城柳”而得名,据说一同出土的短剑上有与其相同的铭文,故又称“剑铭碑”。传为柳宗元所书,其真伪引发数百年的争论,古代赶考的士子、涉水的商贾常将“剑铭碑”的拓本带在身,祈求平安。后殿安放有一尊柳宗元及三部将的铜塑像。此外,柳侯祠内还有两口清代大钟,一铜一铁。祠内最主要的文物收藏为历代碑刻,至年柳侯祠共收藏自宋至今珍贵碑刻45方。另外,现代著名的碑刻有郭沫若先生年2月10日的题诗、杨成武将军年春的题词、江泽民总书记年到柳侯祠留下的题字等。另外,祠内有柑香亭,因柳宗元曾在柳州种植黄柑,所著《柳州城西北隅种甘树》诗广为流传,后人兴建“柑子堂”以颂其事。其后原址废坍,清乾隆十九年(年)在罗池旁重建,后改称“柑香亭”。山长住房,柳江书院院长(山长)和学子所居和藏书之处,是一个幽雅的四合院,东侧斋房原为打理柳侯祠的开元寺僧人的住所。
柳祖祠是一座柳氏家庙,始建于光绪二十一年(年)4月,坐落于北京市一区大蒋家(大江)胡同罗家井8号,此庙面积东西五丈,南北六丈,灰房七间,庙内供有柳祖神像三尊。供桌、五供等法物。院落四合布局,山门大殿,东西厢房遗迹尚存。属于北京市东城区文物普查登记项目。
柳毅故里在河南省卫辉市庞寨乡柳卫村,该村是鼎鼎有名的“柳毅传书”的主人公柳毅的出生地。现建有柳毅庙一座。相传古时候黄河泛滥成灾,为了治理黄河,皇帝派柳毅为特史治理黄河。柳毅为官清正廉明,尽职尽责,率领民众日夜奋战在黄河大堤上,为百姓除害驱难保平安,百姓安居乐业,尽享太平,成为百姓心中大英雄。西至孟津,东至东明沿村百姓无不敬仰。年天降大雨,黄河泛滥,柳毅在东明县境内一次抢险中壮烈殉职。唐太宗下旨敕封柳毅为黄河上的河神,位居大王之职。为了纪念柳毅,黄河沿岸都盖有他的庙宇,故里柳毅屯不但修建庙宇,还把他的生日农历三月二十二日定为庙会会期,传说中柳毅大王多次显灵,使百姓免遭劫难,保佑民众平安。年,“柳毅的传说”已被列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一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民间文学项目》中“柳毅的传说(卫辉市)”名列其中。
柳毅庙又称“龙神老爷庙”,位于山东省临沭县白旄镇柳庄村西,建于唐朝以前,距今已有年的历史。柳毅庙初建时名为“九龙寺”,盖因在庙内有九龙槐一株。柳毅庙历史悠久,除历代民间相传的掌故为证外,更有唐代贞观年间及清代乾隆年间立的石碑为佐证。唐二世重修柳毅庙时,碑上刻有“庄亦柳名,人亦柳姓”字样。清乾隆二年碑记述“乾隆庚年岁次丁巳重修柳毅庙”;清宣统已酉年亦重修。大殿门槛联为相公庄举人李熙春撰写,上联是“胜迹溯泾阳尺书远寄片井长留直与洞庭山并峙今古”,下联是“崇祠开沭左翠峰遥拱蓝波近映恍疑灵虚殿尚在人间”。原柳毅庙毁于jiefang前夕,现状为年重修。
位于湖南省岳阳市洞庭湖西岸的君山柳毅庙景区规模宏大,是现存面积最大,保护最完整的柳氏文化古迹。
柳毅山生态文化旅游景区建设项目位于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朱里镇境内柳毅山附近的潍河西岸,该区北起寒朱路,南到国道,东至上港路,西到国红路,规划总用地面积约亩,计划总投资3.3亿元。该规划为寒亭区柳毅山潍河生态文化旅游风景区综合开发规划项目,即“柳毅山民俗文化生态观光旅游”,和“潍河水乡生态风情园”。自然旅游资源:潍河生态长廊现存有大量的温带落叶阔叶林植被、典型的河漫滩植被、丰富珍贵的野生动物资源和闻名中外的土特产,更有迷人的沿河风光、多姿多彩的生态景观,构成独具特色的自然画卷,为开发生态旅游创造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沿柳毅湖顺进山南路向西北米便可到达柳毅第二景点——柳毅神泉。相传建安七子之一徐干到此处,观其乃风水宝地,卒后建墓于向北米凤凰岭上。柳毅和龙女喝过此水,终于修成正果,得到升仙。此水清澈透明,甘甜。含有多种对人身体有益的物质,后人到此处汲水,相传可治百病。
全国柳姓著名景点(一)
《历代柳姓文学人物汇编》目录
《中华柳氏通谱》的启动方法及建议
《历代柳姓文学人物汇编》即将出版
试论《春垓讲家史》的意义
关于《中华柳氏通谱?浑公卷》的设想
选自柳育龙《家谱与寻根》,欢迎补充。因为牵扯违规,部分内容用拼音书写。
作者简介:柳育龙,陕西蓝田人。字博腾,号兼然,唐代著名书法家柳公权后裔。因姓柳,故自号柳柳先生。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系中国诗歌学会、陕西省作家协会、陕西省诗词学会、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蓝田县作家协会、帝王陵文化研究会等会员,雁塔区诗词学会副会长。专注于文史方面研究,先后出版《焦岱史话》《蓝田柳氏生甲公家谱》《家谱与寻根》《家谱编修指南与答问》《柳姓史略》,另有文化专著《历代柳氏家训集释》《文化视域中的辋川图景》《历代蓝田作家群体研究与综述》等10余部作品待出版,作品获得各种奖项30余次,个人事迹被新华社、人民日报、陕西日报、文化艺术报、中国访谈网、中国人物网等报道。
家谱与寻根
转载请注明:http://www.weihuizx.com/whszx/5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