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姓历史名人,最后一位竟是徐国的建立者
徐姓,中华姓氏之一,主要源自嬴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夏朝徐若木为徐姓始祖。徐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一百五十位。至年,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按人口排序,徐姓在中国大陆列第十一位(在中国台湾列第二十位)。徐姓不仅历史悠久,也诞生了很多历史名人!
徐霞客:
徐霞客,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南直隶江阴县(今江苏省江阴市)人,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他经30年考察撰成了60万字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被称为“千古奇人”。
一生志在四方,足迹遍及今21个省、市、自治区,“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所到之处,探幽寻秘,并记有游记,记录观察到的各种现象、人文、地理、动植物等状况。
徐悲鸿:
徐悲鸿,汉族,原名徐寿康,江苏宜兴县屺亭镇人,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
擅长素描、油画、中国画。他把西方艺术手法融入到中国画中,创造了新颖而独特的风格。他的素描和油画则渗入了中国画的笔墨韵味。他的创作题材广泛,山水、花鸟、走兽、人物、历史、神话,无不落笔有神,栩栩如生。
他的代表作油画《田横五百士》《徯我后》、中国画《九方皋》《愚公移山》等巨幅作品,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表现了人民群众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威武不屈的精神,表达了对民族危亡的忧愤和对光明解放的向往。他常画的奔马、雄狮、晨鸡等,给人以生机和力量,表现了令人振奋的积极精神。尤其他的奔马,更是驰誉世界,几近成了“现代中国画”的“象征”和“标志”。
徐铉:
徐铉,字鼎臣,扬州广陵(今江苏扬州市)人。五代到北宋时期大臣、学者、书法家,江都少尹徐延休之子。徐铉十岁能文,不妄游处,与韩熙载齐名,合称“韩徐”。
初仕杨吴,担任校书郎。再仕南唐,历任知制诰、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吏部尚书。跟随随后主李煜归顺北宋,历任太子率更令、散骑常侍,世称“徐骑省”。淳化初年,因事贬为静难军行军司马,病逝于任上,时年七十六岁。
徐大椿:
徐大椿,原名大业,字灵胎,号洄溪,江苏吴江人,今苏州市吴江区人。生于清康熙三十二年,卒于乾隆三十六年,年七十九岁。性通敏,喜豪辩。自《周易》《道德》《阴符》家言,以及天文、地理、音律、技击等无不通晓,尤精于医。
初以诸生贡太学。后弃去,往来吴淞、震泽,专以医活人。大椿著书颇多,有《兰台轨范》《医学源流论》《论伤寒类方》等,都为医学之籍。他的歌曲有《洄溪道情》三十余首,《中国诗史》颇有愤世之辞。
徐达:
徐达,汉族,字天德。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元末明初名将,明朝开国元勋。
元朝末年,徐达参加了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为淮西二十四将之一。至正二十三年(年),在鄱阳湖之战中大败陈友谅。次年,被任命为左相国。至正二十五年(年),麾师攻取淮东,并于两年后攻克平江,灭张士诚。旋即出任征虏大将军,与副将常遇春一同挥师北伐,推翻元朝的统治。洪武元年(年),攻入大都,灭亡元朝。此后连年出兵,打击元朝残余势力,官至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兼太子少傅,封魏国公。他为人谨慎,善于治军,戎马一生,为明朝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徐光启:
徐光启,字子先,号玄扈,谥文定,上海人,万历进士,官至崇祯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内阁次辅。年,入天主教,教名保禄。较早师从利玛窦学习西方的天文、历法、数学、测量和水利等科学技术,毕生致力于科学技术的研究,勤奋著述,是介绍和吸收欧洲科学技术的积极推动者,为17世纪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徐志摩:
徐志摩,原名章垿[xù],字槱[yǒu]森,留学美国时改名志摩。曾用过的笔名有南湖、诗哲、海谷等。浙江海宁硖石人。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派诗人,新月诗社成员。
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年赴美国克拉克大学学习银行学。十个月即告毕业,获学士学位,得一等荣誉奖。同年,转入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院,进经济系。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奠定其浪漫主义诗风。年成立新月社。年任北京大学教授。年任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大学教授。年辞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职务,应胡适之邀,再度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年11月19日,徐志摩搭乘“济南号”邮政飞机北上,途中因大雾弥漫,飞机触山,不幸罹难。代表作品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
徐向前:
徐向前,字子敬,出生于山西省五台县永安村。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徐向前同志是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长期担任党、国家和军队重要领导职务的卓越领导人。
徐渭:
徐渭,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青藤老人、青藤道士、天池生、天池山人、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田丹水、田水月(一作水田月)。明代中期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
曾担任胡宗宪幕僚,助其擒徐海、诱汪直。胡宗宪被下狱后,徐渭在忧惧发狂之下自杀九次却不死。后因杀继妻被下狱论死,被囚七年后,得张元忭等好友救免。此后南游金陵,北走上谷,纵观边塞阨塞,常慷慨悲歌。晚年贫病交加,藏书数千卷也被变卖殆尽,他自称“南腔北调人”,于万历二十一年(年)去世,年七十三。
徐渭多才多艺,在诗文、戏剧、书画等各方面都独树一帜,与解缙、杨慎并称“明代三才子”。他是中国“泼墨大写意画派”创始人、“青藤画派”之鼻祖,其画能吸取前人精华而脱胎换骨,不求形似求神似,山水、人物、花鸟、竹石无所不工,以花卉最为出色,开创了一代画风,对后世画坛(如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等)影响极大;书善行草,写过大量诗文,被誉为“有明一代才人”;能操琴,谙音律;爱戏曲,所著《南词叙录》为中国第一部关于南戏的理论专著。另有杂剧《四声猿》《歌代啸》及文集传世。
徐盛:
徐盛,琅邪莒县(今山东省莒县)人,三国时期孙吴名将。早年徐盛抗击黄祖,因功升为中郎将。在濡须浴血奋战。刘备伐吴地时,徐盛跟随陆逊攻下蜀军多处屯营;曹休伐吴时,徐盛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以少抗多,成功防御。因前后战功,徐盛先后升任建武将军、安东将军,任庐江太守。后来,曹丕大举攻吴,吴国依徐盛的建议在建业外围筑上围墙,曹丕中疑城之计而退走。黄武年间,徐盛病逝。
徐晃:
徐晃,字公明,河东郡杨县(今山西省洪洞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
早年跟随杨奉征战,并说服杨奉护送汉献帝东归洛阳,受封都亭侯。后来,归顺曹操,参与徐州之战、官渡之战、攻打冀州、白狼山之战、南郡之战、渭南之战、凉州之战、汉中之战等重大战役,屡立功勋。在樊城之战中,徐晃率军击退关羽,又紧随关羽展开追杀,并趁机连破关羽十重围堑,彻底解除了樊城之围。因为治军严整而被曹操称赞“有周亚夫之风”。曹魏建立后,加位右将军,徐晃被加封为右将军。其后,徐晃跟随夏侯尚击败蜀将刘封并夺取上庸。
徐晦:
徐晦,字大章,号登瀛,福建晋江市安海徐状元巷人。唐朝时期大臣,福建省历史上第一位状元。唐德宗贞元十八年(年),状元及第,授栎阳县尉,历任殿中侍御史、尚书郎,迁晋州刺史,入为中书舍人。宝历元年(年),出任福建观察使,迁工部侍郎,大和四年(年),拜兵部侍郎,迁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性情耿直,知恩图报,居官清严,为众人称道。晚年嗜酒,导致失明,以礼部尚书之职,辞官归乡。
徐世昌:
徐世昌,字卜五,号菊人,又号弢斋、东海、涛斋,晚号水竹村人、石门山人、东海居士。直隶(今河北)天津人。其曾祖父、祖父在河南为官居,出生于河南省卫辉府(今卫辉市)府城曹营街寓所。
综观徐世昌一生,他当然不是一个革命家,政治品德上也算不上完美,但也承袭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优良精神风貌,学识广博,推行新政,热爱国家,坚持和平,崇尚自然,既非一般无聊政客可经,更非那些拥兵自重利欲熏心、祸国殃民的旧军阀可比。
徐海东:
徐海东,原名元清,湖北省大悟县新城镇(原黄陂县滠源乡会夏店里滚石岭会)人。是中国工农红军及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领导人之一,著名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与黄麻起义,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红四方面军独立第四师师长、红二十五军军长、红十五军团军团长等职务,成功保卫了陕北根据地。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师旅旅长、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指挥兼第四支队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等职位。年被授予大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八、九届中央委员。
徐子平:
徐子平,名居易,北宋人,生平事迹不详,传闻他在五代末年与陈抟一起隐居华山,著有《徐氏珞子赋注》二卷,他在李虚中的三柱法(年、月、日推算法)的基础上,发明了四柱法(年、月、日、时推算法)。以四柱的干支为八字,以八字中的生克制化关系推测人生命运,这套算命方法对社会影响尤为广泛,以致于八字法也称为子平法。
徐凝:
徐凝,唐代诗人,浙江睦州分水县柏山村(今桐庐县分水镇东溪柏山村)人,生卒年均不详,与诤友张祜年岁相当,与白居易、元稹同时而稍晚。元和间(-)有诗名。明人杨基《眉庵集》卷五“长短句体”赋诗云:“李白雄豪妙绝诗,同与徐凝传不朽”。
徐诗首,五七言绝句占了96首,其中五言绝句16首,七言绝句80首,七绝亦高手。徐凝提及牡丹的三首诗作,首首是无以复加,为后人所推崇。代表作有《忆扬州》《奉酬元相公上元》等。
徐温:
徐温,字敦美,海州胊山(今江苏东海)人,唐末五代时期吴国将领、宰相、权臣,南唐政权奠基人,南唐烈祖李昪(徐知诰)的养父。
徐温青年时以贩盐为业,属于吴王杨行密帐下,杨行密将他列为“三十六英雄”之一。后梁开平二年(吴天祐五年,年)杀杨行密之子杨渥,拥立杨隆演。曾先后被封为温国公、齐国公,筑城于昇州(今江苏南京),仍遥制朝政。后又封为大丞相。在其执政间,自奉节俭,从不轻易耗用资财。以严可求参与军国之谋;骆知祥专理财赋之收支。政绩尚属平稳宽和,甚得江淮众民之心愿。
徐寿辉:
徐寿辉,汉族,元末红巾军起义头领,蕲州罗田县(今湖北黄冈市罗田县)人,红巾军天完政权领袖。
卖布出身。元顺帝至正十一年(年)八月,与邹普胜等在蕲州(今湖北蕲春)利用白莲教聚众起义,也以红巾军为号。十月,攻占蕲水(今浠水),他被拥立为帝,国号天完(一说大宋)。第二年,所部以“摧富益贫”等口号发动群众先后攻占今湖北、江西、安徽、福建、浙江、江苏、湖南等大片地区,众至百万。但因兵力分散,次年被元军打败,蕲水失陷,退入黄海梅山中。元至正二十年(年)被部将陈友谅杀死于采石(今安徽马鞍山西南)。后明玉珍追尊为应天启运献武皇帝,庙号世宗。
徐若木:
徐若木,嬴姓,本名嬴若木,夏朝初期人物,伯益之子,徐国建立者,后世称之为徐若木。
夏朝还未建立的时候,若木的父亲伯益就曾佐大禹治理过洪水。夏朝建立后,若木也曾帮助夏朝君主治理过水患,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在论功行赏时其子若木被封于九州之一“徐州”(今邳州、郯城一带),建立了徐国,后世称之为徐若木。其后代便以国为氏,称为徐氏,徐若木便为徐姓的得姓始祖。
当然,徐姓历史上还有很多名人,你还知道哪些徐姓历史名人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weihuizx.com/whsxs/9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