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辉市水淹农村保卫城市为什么被牺牲的总是
0
人类应始终对大自然保持敬畏之心,更应该为每一个生命个体保持敬畏。
农民,也是人,身份证上一样是居民,为何每次牺牲都是农民?
今天的朋友圈,有些转发新乡卫辉市下面农村的受灾情况。据说是为了保卫城市,水库泄洪,不得已淹没几十个农村。
我们都还有记忆,去年年6、7月份,南方24个省市水灾,长江中下游,也采取了淹没农村保卫城市这个举措。
也许很多人跟相关部门的想法一致,两厢取舍,显然牺牲农村造成的损失小一些。就目前的状况来说,这是不得已为之。毕竟洪水当前,必须做出一个现实的选择。跟随城市化进程,农村人口很多都进了城,留在农村的多是老弱病残,的确从这个角度看损失必然小一些。
任何一个正常人,都会如此决策。然而,这样的决策,连续两年出现,也有可能不止两年,我们水利部门为何不在源头上做功夫,不要让这样的选择一再发生?谁的命不是命?
02
当年闹G命的时候,一帮农民迂回农村包围城市,获得Z权之后,摇身一变成了城里人。在那个艰苦年代,饿死的基本都是农民。后来采取城乡二元结构,农民上交公粮,被剪刀差不公平的对待,牺牲自己利益来养活了城里人。那时候,农民不开介绍信进城会被当盲流抓起来。
再后来改革大潮下,农民可以进城务工,也不属于工人阶级,叫做务工,贴上一个带有歧视性农民工的标签。他们很难住进城里人的小区,只能选择工厂宿舍,或者拥挤不堪、环境杂乱的城中村。
近些年,早期的进城务工农民终于干不动,也没有适合的工作机会留给他们了。他们没有被城市保障性住房覆盖,只能回到农村去,那已不是原来的农村了。我老家的农田,大多都栽种了杨树,早就没有了以前农忙的景象。最近据说上面要求砍树种庄稼,如果不种,合作医疗就暂停。这就跟不打疫苗不给出门一个套路。总是那么简单粗暴。
既然不种庄稼,能种也不种,他们能还做什么呢?我不知道答案。因为只是进城务工,并没有享受到没有城里人的五险一金待遇,未来如何养老是个很现实的问题。而他们的孩子们,工作后又遇上内卷,35岁这个槛。生活成本高企之下,自己的小日子都很难活出质量,更别说为了农村的父母养老了。
这群农民,普遍文化程度不高,这是现实。一生都在勤恳劳动,到头来,满60岁一个月也只有几十上百元的补助,我不知道这能解决什么问题。
然而,他们却是一片红心的最大一群人。没有任何人何以抹杀掉他们为G建设和发展做出的贡献。没有他们,就没有这一番繁荣景象。付出与回报,根本不成正比。
不是我不明白,现实就是这么残酷。人的确有高低贵贱之分,但总不能就着农民这个群体使劲薅羊毛。
03
每次都把灾难归罪到天气上,习惯性推卸责任,还以为人们都相信了。我们一次次见证历史,从50年一遇到百年一遇,甚至这次郑州暴雨竟然有年一遇的荒谬说法!且不说目前有据可考的历史只有年左右,即便是年,人类历史的天气记录,才能追溯多少年?
都知道都江堰水利工程。以前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并不十分清楚它具体的伟大创造细节。今天我仔细搜索了网络资料,头一次清楚明白了它的伟大之处。那可是多年,就能够做出如此伟大的奇迹,不由得让人惊叹。
(知乎用户
曦曦制作)两千多年来,都江堰在每年的岁修维护下,依然运转良好,成都平原在其庇佑之下,拥有天府美誉。
难道是都江堰有其特殊之处?但李冰父子也不是在前人的成功经验上复制出这个工程。他们采用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选择了恰当的地点,建设了正确的工程(知乎:为什么说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此问题下可以看到多个角度的介绍)(转载请注明:http://www.weihuizx.com/whsxs/9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