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辉老街名像拉丝儿,耐叨耐嚼
我从没见过你,但我懂你---卫辉
广告联系:
来源:卫辉慢生活
卫辉老街名为何越嚼越香?
□平沙落雁
古城卫辉的城区布局,素以规格严整,左右对称,主次分明著称。以鼓楼街为中轴线,东侧是潞王府,西半部为衙署办公区,街巷呈方格网状,护城河与玉带河成“日”字形环城,既符合古代礼制,又能体现出古人“风水至上”的传统习俗。
但这种格局后来被打乱了。原因是府署县衙两套班子机构日益庞大,老城区已容纳不下,便向外扩张,比如西城门外的马市街、馆驿街、板楼街、三圣庙街、后营街、地坛街等。这些老街名的由来都与当时衙署的功能有关,同样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只是不再拘泥于所谓正南正北的传统风水理念了,而是顺势而为,因地制宜,故有“大巷三百六,胡同赛牛毛”之说。
卫辉的老街巷名称,大多为自然形成,把最宽的路叫街,小于街的则称胡同。其中的某个特征总被人代之以地名叫开来,时间一长,也就约定俗成了,既成了历史的产物,又可作为历史文明的标记,确为一大景观。如果谁有兴趣的话,单就古城卫辉街名地名的历史沿革,便能写成厚厚一本书。这里,我只是蜻蜓点水试着将其分一下类别,聊备古城人茶余饭后一点谈资,可决无研究考证之意哦!
咱先从老城区开始,跟潞王府有直接关系的,如王府街、华门街、机房街、望京楼街、煤山街、王府戏楼后街等,此其一。
以官署办公性质命名的,如道西街、县前街、贡院街、鼓楼街、经厅司胡同、东西箭道、教场街、察院门口等,此其二。
以寺庙命名的,如土地庙街、药王庙街、朝阳寺后街、三圣庙街、太公庙街、吕公堂、瘟神庙胡同等,此其三。
以商业网点命名的,如盐店街、盐锅街、马市街、后号街、东西菜园胡同、熟肉火街等,此其四。
以自然形态为名者,如辘轳湾、椿树圪垱、南枣园、影壁后街、丁字街、中和街、斜子街、过街棚胡同、顺城关街等,此其五。
以乡绅大户为名者,如曹营街、杨氏坑、马胡同、彩和胡同、郎胡同等,此其六。
以上还只是古城的部分老街巷名,如果再扯上一些较有特点的地名,那事儿就大了。大就大它一回,这里也试着举例简要作一划分。
一,以姓氏命名的,如唐庄、李店、孙坡、原板桥、田湾、刘堤、郭全屯等。
二,以自然地理命名的,如池山、狮豹头、漫流、正面、神头、龙卧、太公泉、天井沟、秦堤等。
三,以古代郡国和城邑命名的,如汲城、倪湾等。
四,以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命名的,如闳夭、比干庙村、曲里村、血村口、太公泉村、河洼村、芳兰村、黄土岗等。
五,以生态资源命名的,如梨园、槲林、柳树岭、桃树坡、石榴园、柿冲、前后稻香、上下枣庄等。
一个城市如果有几条保存完好古色古香的传统街区,那是它身上光荣的胎记,而好的街名地名更像是一盘花生米,耐叨耐嚼,且越嚼越有味道。当然,也有一些沿于习俗而不雅观的,比如盐店街、盐锅街、喊冤胡同、饮牛口等,后来都被用另一个意义的谐音或所处的地理位置给改了过来,成了沿淀街、严光街、县东街、西口外街,这样改都还说得过去。怕就怕某些人一拍脑袋乱点鸳鸯谱,全给雅化成什么“顺城”、“京楼”、“澄心”之类的玩意儿,那到时候历史会笑我们太不乏幽默感了。
眼下,古城开发保护及护城河水系景观建设项目已进入招标阶段,启动在即,众望所归。草撰此文,实非妄议。只想说明一点,古城的很多老街包括老街名,都承载着大有来头的厚重历史,都是沉甸甸的文化遗产,有着深刻的历史记忆。再说了,留着它们等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时候都还用得上不是吗?
切不可像“王家大院”的那座门楼一样,说拆就拆,到时候恐怕还得重建,有意思吗?
尊重历史,善待文化,古城幸甚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weihuizx.com/whsxs/6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