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搭舞台巧唱戏我为岗位添光彩澎湃在线
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是卫辉法院技术室田伟,我演讲的题目是《自搭舞台巧唱戏我为岗位添光彩》。
自从在法院技术室工作以来,在这个舞台上奉献着我的光和热。技术室担负着全院各类对外委托鉴定案件和信息化两项工作,在我们人员较少鉴定案件较多及信息化工作繁重,我们脚踏实地地做好每项本职工作,完成院党组交给的各项任务。
在对外委托鉴定工作中,严格把好程序关、技术审核关,把握好每起鉴定案件的时间结点,做到案件快委托、快办理、快结案,遇到问题不隔夜,不因鉴定拖审限的态度对待每起案件。在遇到重大疑难、复杂等鉴定案件,主动邀请纪检监察人员到场进行监督。本着对自己负责,对当事人负责的思想去更好的完成每起案件。我自从到技术室工作以来,一直在努力学习各类鉴定案件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专业问题,从医疗损害纠纷被鉴定人死亡原因分析等到工程造价中的每项预算及车损鉴定中车辆受损的每个部件等案件,是为了不能让鉴定人员认为我们法院的技术人员是“门外汉”。有些当事人不清楚鉴定案件的复杂性和风险,只是一纸鉴定申请书递交后草率了事,我在接待每位当事人时都会讲清楚法院对外委托鉴定案件程序及鉴定风险和有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有的当事人会主动要求调解结案和选择撤诉。在岗一分钟责任六十秒,这句话一直印在我心里,作为法院的工作人员对工作责任的重大意义。
信息化工作是建设智慧法院的一项重要工作,从开始接触信息化工作,从建设到办公、办案软件的应用和日常的维护及数据的统计等,我的压力倍增,因为我是一张“白纸”一窍不通,从零起步,但我就从我院机房最基本的设备学起,慢慢了解,弄懂每台服务器的作用,出现故障应如何处理,如何维护好我院的各种硬件设施、网络环境、应用软件的正常运行。面对遇到的故障,我始终遵循一个原则“遇到问题及时解决,绝不让问题在手上积压”,为办公、办案工作提供好保障。今年是信息化应用年,办公、办案系统的软件较多,为了提高我院的使用率,我白天办案,晚上学习软件使用,看视频查培训手册总觉的自己的时间不够用,按照领导的要求,做到一对一、手把手,让每位干警会用用好各种系统应用。
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在线下服务关闭的情况下,按照上级法院要求,在院党组正确领导下,首先,大力推广互联网庭审工作的开展。我们先行先试,反复试用各类网上开庭软件,不到一周时间,就将“互联网智慧庭审平台”在卫辉法院建成并顺利投入使用,为业务庭进行网上开庭打下了良好基础。二是积极克服困难,“零成本”完成升级改造。疫情期间,为了让法官使用“互联网智慧庭审平台”进行线上庭审,在院里资金紧张情况下,技术室不等不靠立足现有条件,加班加点改造线路及设备,边调试、边使用、边改进,每天到深夜,仅用3天时间,就将本院两个审判法庭改建为互联网法庭并将各基层法庭具备互联网法庭庭审,使得互联网庭审在全院和人民法庭得以顺利推广使用。三是加强服务保障,“手把手”提供技术支持。在互联网法庭推广过程中,不但积极组织法官参加信息化培训,而且及时在庭审现场进行指导,对每位进行庭审的法官进行一对一、手把手的技术指导,从指导法官与当事人联线到进行网上电子签名,直至每一个互联网庭审结束,使业务庭法官真正做到了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切实提升了信息化实际应用能力。
因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我利用远程视频连线的方式成功举行了鉴定案件的听证会,听证会上,河南某机动车鉴定评估有限公司就中国某财险郑州分公司提出的异议,通过视频听证会双方发表观点,鉴定机构一一进行了分析、解答,经过三十多分钟,听证会圆满结束,现场音像资料刻录成光盘存档。
在疫情特殊时期,为保证当事人安全的前提下不影响正常诉讼活动,实现了远程摇号,减少了当事人来回奔波之苦,体现了法院司法为民、便民利民的良好形象。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继续全力以赴,为我院信息化建设跻身全省法院先进行列而努力奋斗。
原标题:《自搭舞台巧唱戏我为岗位添光彩》
转载请注明:http://www.weihuizx.com/whsxs/12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