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历四月十五吕祖阁咱卫辉百姓自己的
卫辉唐岗吕祖阁庙会是集商贸、旅游、信仰、娱乐、民间文化艺术于一体的盛大民俗活动。现在卫辉吕祖庙会已然成为卫辉百姓每年必不可少的民俗活动,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吕祖文化庙会。
吕祖阁雪景
吕祖阁概览
卫辉吕祖阁又称白云阁,饱经自然灾害与人世沧桑,曾多次修建。现存建筑为清代康熙二十三年(公元年)所建,具有典型的清代早期建筑风格,总面积3万平方米。中轴线上的建筑主要有:戏楼、山门、拜殿、前殿、脱凡洞、白云洞,东西厢房四座和六座东西配殿。吕祖阁正殿坐北朝南,其三层,阁有三层,高15米,雕梁画栋,宏伟壮观。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吕祖脱凡圣地白云阁又名吕祖阁,地处河南卫辉市唐岗村,与古县城隔河相望,道院坐北朝南。这座独具规模的仙风道院,相传建于盛唐,兴于金元,历代迭有兴衰,是豫北地区规模最大的道教活动场所。脱凡洞是吕洞宾脱凡成仙的地方,白云阁是道家弟子和上天神仙对话的平台,五雷符为镇观之宝,明朝嘉靖年铸造的古庙铜钟;线刻吕祖卧像,满身都是药材的楸树,遍种奇花异草中药材的百草园,承载了卫辉上千年的道教发展历史。走进庙院,高浮雕巨龙随处可见,形态各异,前后殿拜台,下面须弥座上二龙戏珠、游龙戏珠、精雕细刻、神灵活现,瓦当上的走龙、山门上的蹲龙、团龙神态各异,山门上游动的二龙戏珠.凤凰、青龙、白虎和楣稍上的石碣天外仙丰,和一串串无法解读的道家文字,石牌坊上面的龙形态各异,色彩浓厚,走进道院就是来到了龙的世界。出土石牌坊体型之大,规格之高,实属罕见。上面的两幅对联把人们带入了一个神奇世界:“绿水青山一幅图画天赐巧,仙风道院千年灵瑞地呈祥。池水盘环喜见鸢鱼嬉戏,岗峦堆叠伫看龙凤呈祥”。
清末民初吕祖阁统管着全县九庙、八庵、十六堂多名道士和上千亩庙田。作为中华民族唯一的本土宗教,吕祖文化承载了上中原地区的神仙信仰,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清风古刹历史悠久,传说故事魔幻神奇,语言文字扑朔迷离,道德内涵流光溢彩,宗教文化源远流长。走近白云阁山门,首先进入我们眼帘的是山门上方的石刻造像,拱圈门正中的一条龙成蹲式,它任意扭动着身躯,脚踏祥云,左边爪子的下方有一颗旋转着的火龙珠,通体无不张扬着皇权至上的尊贵与不可亵渎,它是权势、高贵、尊荣的象征,又有攘除灾难,带来吉祥的寓意。蹲龙图案在明清两代达到了极致,它的下方左右是两条戏珠的行龙,又称“云海神龙”,只见它们脚踏祥云,翻转着身子,其中一条张大着嘴巴,含珠献瑞,另一条则是左手撑起,右手撰珠,两目仰视,表现出了一种既顽皮可爱,又玲珑传神的姿态,它们昂首向上,恭维着中间的神龙。走进山门,眼前豁然开朗,沿着甬道,来到了大殿前的拜台,拜台高80公分,腰嵌40多条神龙活现行龙,它们雕刻方式基本一致,多有些小变化,云海游动的龙脚踏祥云,有的口衔宝珠,有的双手托珠,还有的是有尾巴骚动着神游四海,火龙珠任意嬉戏,各具形态,工匠们在充分表达审美思想情感的基本创作原则之下,殿台四角上的走兽嘲风、洪钟提梁的兽钮蒲牢、殿脊两端的螭吻、盘绕在石碑头顶负屃、镇水的蚣蝮、石上雕刻着二龙戏珠,飞腾在浮动云朵间的两条石龙,线条流畅,活灵活现。
广告、新闻、营销热线
、
转载请注明:http://www.weihuizx.com/whsxc/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