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牙交错为什么河南和河北不是沿黄河划界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方法 https://yyk.99.com.cn/fengtai/68389/jingyan-392913.html一、犬牙交错与山川形便如果你拿一张中国自然地理地图,再拿一张行政地理地图,互相比较,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中国的地名,比如说,河南河北、山东山西、湖南湖北,听起来好像都是按照山川湖泊来划分界的,其实不然。以河南河北为例,听起来应该是黄河以南归河南,黄河以北归河北。其实,黄河北边有一大块地方给了河南。最早河南确实是以黄河为界,把黄河以北的部分地方划给河南,这一做法源自唐朝。唐朝以洛阳为东都,因此扩宽了河南的辖境。元朝的时候,恢复到以黄河为界,但到了明朝又改了回去,把黄河以北的彰德府、卫辉府和怀庆府划归河南。新中国建国之后,曾经考虑过以这块土地为基础,建立一个中原省。另一个例子是汉中。汉中在秦岭以南,无论气候、地理、还是人文、风俗,都和巴蜀相近。但元朝之后,就把汉中盆地划归陕西。四川盆地四面环山,腹地开阔,土壤肥沃,物产丰富,人口众多。李白在《蜀道难》中感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里很容易成为地方割据的基地,所以有“天下未乱蜀先乱”之说。将秦岭以南的汉中划归陕西,就使四川失去了北方的天然屏障,不易形成一个完整的割据区。这样做的代价就是增加了行政成本,而且不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这种跨界的思路叫“犬牙交错”。和“犬牙交错”相对的划界思路是“山川形便”。所谓“山川形便”,是指行政区划按照山川的自然地理划分界线,比如太行山分隔了河北、山西,武夷山分隔了江西、福建等。“山川形便”这种原则有利有弊。利的一面是可以更好地利用自然地理的条件,因地制宜地发展地方经济;弊端在于,如果政区的幅员足够大,地方官员权力过大的话,就可能利用自然天险,形成地方割据。犬牙交错的原则早在汉朝就已经出现。汉文帝登基之后,写了一封信给南越王赵陀,希望汉朝和南越休兵罢战,和平相处。赵陀之前给汉朝皇帝写过一封信,要求按照自然地理区域重新划分边界。汉文帝和朝中大臣商量,用了一个托词,拒绝了赵陀的要求。他说,“犬牙交错”这个原则是汉高祖早就定下来的,祖宗之法,不可擅改。到宋元之后,全牙交错的原则更为突出,元代行省的划分方法,几乎刻意地忽视了中国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如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二、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中国地方行政区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王朝初期的时候,地方势力较大,到了中期就开始“削藩”,试图缩小地方的力量。如果“削藩”不成功,就可能到王朝末期引发军阀割据、天下大乱。汉朝初期分封诸王,诸侯国的势力很大。大的诸侯国“连城数十”,地方千里”,对中央政权构成威胁。
上一篇文章: 咸吃萝卜淡操心我就是ldquo招手 下一篇文章: 教子孩子这些行为属于心理问题,千万不
汉文帝时期出现了淮南王、济北王的叛乱,当时的名臣贾谊给皇上写了一道奏折,提出:“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意思是说,要想让天下太平,就要把诸侯国的数量增加,这样,各利益集团的力量就能减少。汉景帝的时候,又爆发了七国之乱,有吴、楚等七个诸侯国起来造反。
汉武帝上台后实行了“推恩令”。汉朝初期封王,实行的是长子继承制,原来的封地、爵位都由长子原封不动地继承下来。汉武帝“推恩令”则是要求诸侯们把封地分给所有儿子。这一招真是又阴又狠。你想,要是诸侯有五六个孩子,个个都想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皇上都发话了,要求老爸把地产分给大家,老爸却死捂着封地不放,那几个孩子不把老爸撕了才怪。曼瑟·奥尔森的思想,颠覆了人们原来的想法。
按照大家惯常的想法,人多力量才大。奥尔森讲到,人越多、越难达成一致意见,所以,只有当人数少的时候,才更容易团结起来,形成利益集团。利益集团会阻碍经济增长,因为它们都想切走更大一块蛋糕。两千年前,贾谊的想法,恰好契合奥尔森的思想。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就是一种有效遏制利益集团的做法。真正的高手,把常识视作本分。
我们究竟是不是个老实人,从来都不是最需要回答的问题。时间自有答案。真正重要的是,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要忘记,农村包围城市,在这片土地上,是取得过巨大成功的。我们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只有双脚沾满泥巴,才能理解复杂的中国。只有理解复杂的中国,才有机会让它变得更好。欢迎扫描
转载请注明:http://www.weihuizx.com/whsxc/7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