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辉文化研究香泉寺封神谷中的三处摩崖

北京白癜风手术需要多少钱 http://pf.39.net/bdfyy/bdfrczy/

香泉寺封神谷中的三处摩崖石刻

“疫情”稍微好转,可以正常出门了。周末,到香泉寺玩。但是,到了跟前才知道,此处还未解封,东西两寺皆不让进。没办法,总不能打道回府吧,还是到香泉水库看看吧。

两山之间即为峡谷,香泉水库即据地形截断峡谷而成。从西寺外神狮潭到水库大概七八里地,两边山崖并不高,但怪石叠巘,高峻壁立,颇有气势。以前来过,多为夏秋之际,野花烂熳,蓊蓊郁郁,别有一番情趣。如今初春天气,灌木还未返青,枯草散晃,石块黝黑,不见清泉,不闻鸟啭,颇有千篇一律的寂寞感。虽有野桃花的偶然点缀,但整个山谷依然是那样的落寞和荒凉。

游人甚少,偶有几波,大多是奔着水库去的。没有人在意两边的岩壁,恐怕十之八九皆认为这个峡谷没有多少神韵和内涵。其实不然,因为这里有摩崖石刻……

第一处:北宋文谷等题字

在峡谷的入口处不远,东边崖壁有两块平整略显内凹的石块,形成近似南北相对的门扇半掩之状,南边那块刻“绝壁凌霄,孤松挂月”,北边那块刻“鸿蒙始分,巨灵双闢”,后附“□竺文谷同题”。题字正文16字,分4行;每行高厘米,两行总宽70厘米;每字高36厘米,宽31厘米;后面题名“□竺文谷”“同题”分为两行,字略小。“文谷”之名在香泉寺摩崖题名中出现过,是北宋人,故此处当然是北宋摩崖。此摩崖为据石擘窠大书,端庄谨严,气势恢弘。只是离地太近,又偏处一隅,为灌木所遮掩,反而有灯下黑之效,很多人并不知晓;不过,也因此保存完好,堪称胜迹。我想,也许北宋时,峡谷谷底较深,此处摩崖离地面(或水面)较高;后来山洪暴发,泥石流冲积,谷床抬升,此处摩崖亦混同平常,其身处的鸡冠岭也逐渐销声匿迹了。

第二处:北宋吕希绩等题字

地近中途,河道渐呈东西形状。在北崖的一处较为平整的山石上,有一处浅刻北宋名人题字。共4行,行字不均。高约67厘米,宽约42厘米。虽然刻写较浅,西半部又为流水浸渍,但仔细辨认,尚能连接成句,即“神崧吕希绩纪常、希纯子进。治平四年闰月三日,过此”。

吕希绩(—),字纪常,寿州(今安徽凤台)人。此人出身名门,深处极为显赫。他是吕夷简之孙,吕公著之次子。与兄吕希哲、弟吕希纯师事邵雍,皆成一代名士。后来,吕希绩以父恩荫补作监簿、秘书郎,任淮西转运付使,知寿州。终因“元佑党祸”之株连而被贬岭南。

吕希纯,字子进。科举登第,为太常博士。历宗正、太常、秘书丞。迁著作郎,擢起居舍人,权太常少卿。官至中书舍人、同修国史。受党争牵连,迁延微职,终入崇宁党籍。亦属仕途失意者。

关于“神崧”,宋苏颂《司空平章军国事赠太师开国正献吕公挽辞五首》有“生钟维岳瑞,葬复近神崧”,吕公著葬在新郑县怀忠乡神崧里吕氏墓地。可见,神崧里乃吕氏祖茔所在地。吕希绩名前冠以“神崧”或以“神崧”为号,也就不足为奇了。

一处荒谷僻崖的摩崖石刻竟然与北宋著名的吕氏家族有关,而且吕公著三个儿子中有两个在其中,联想到这弟兄俩拜邵雍为师,以及北宋时党争的刀光剑影,这处摩崖石刻不禁令人思考:这弟兄二人为何到香泉寺游览?是路过,还是专程探访?是否与辉县百泉有关?

历史研究不主张假设,但借助于零星的材料做一些勾勾连连也是可以的。北宋元祐年间,辉县文风很盛,名士辈出,胡俛、胡戢、林舍、林恕、孔叔詹等为领军人物,与苏轼、欧阳修、晁补之等交往颇深。笔者研读过《北宋光录卿致仕孔叔詹墓志并盖》,墓主孔叔詹深受吕夷简赏识,纵横官场,为一方大员,其墓志为文彦博撰写。而林恕曾得惠恭皇后母氏秦国太夫人成为官场中人。不妨设想,吕希绩、吕希纯曾远赴辉县,或探亲访友,或游学求职。途中在香泉寺短暂逗留,亦属情理之中。

北宋的统治中心在大梁,卫辉、辉县距离开封较近,故而北宋时的香泉寺应是与百泉齐名的佛门圣地。香泉寺碑幢、摩崖上的题记大多为宋代的,其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因此,我们不妨大胆推想:苏轼既然远涉苏门百泉,难道就不会在香泉寺留下遗迹?说不定哪一天我们就会在香泉寺发现“唐宋八大家”的大作。

这块摩崖题记是笔者发现的。也许是天意,若没有疫情的拘囿,我是绝对不会把时间浪费在山谷中的,因为香泉寺能研究的东西太多了;也许是巧合……年前年后为响应号召,闭门不出,整理顾燮光的访古之作,基本可以断言,他没有到过这个偏僻的山谷。作为金石爱好者,能超越前人而亲自发现一处摩崖石刻,实在令人自豪和兴奋!

第三处:“三大姑忠”刻石

春节期间,我与暴老师曾电话畅谈香泉寺文化,断言封神谷中绝对不会平静如常,一定会有令人惊奇的发现。因为既然山崖之上有大大小小数不尽的佛龛,就一定会有前人的墨迹。我的发现就证明了此说不诬。受此感染,第二天,暴老师亦身临其地,进行考察。结果,在我所发现的题记不远,接近山顶之处,有一行大字“三大姑忠”,下有线条状龛座承之。后有落款或题名,但高踞崖巅,摩挲不便,拍照不易,无法辨析,但大概有“嘉靖”字样,可见为明代之刻。从其规制、用语、字体判断,应为乡野之物。

功夫不负有心人,老天不亏待勤奋者。我和暴老师能各发现一处摩崖石刻,实乃研究生涯之幸事!但我们揣测,这条荒谷绝对不荒凉,古人一定会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印记,应该趁着春草未萌,灌木犹枯,山石裸露,再进行更加专业有效的野外考察,去补缀一段段历史,去收获一次次感动!

霍德柱



转载请注明:http://www.weihuizx.com/whsxc/645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