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最后十年,卫辉一中经历了五任校长,
清朝灭亡前的第十个年头,即光绪二十八年,公历年。这一年卫辉变化最大的就是教育改革——旧书院改制成新学堂,延续了数千年的科举考试制度行将就木,代之以新的人才培养、选拔机制。
是改革就会触动一些人的利益,就会遭到抵制。那么怎样才能贯彻下去呢?自古通用的做法就是首先加强领导。所以,卫辉府淇泉书院改制为卫辉府官立中学堂后,第一任校长(当时叫监督)就由知府兼任,以后逐渐改为有官职的人专职当校长。
这十年,卫辉府官立中学堂一共经历了五任校长,他们的身份都非同一般,有的本身就是官员,有的是归国留学生,甚至有的还是后来推翻清政府的同盟会员。
第一任校长于沧澜:身兼卫辉知府
于沧澜(~),字海帆,山东青岛平度市古庄村人,光绪三年(年)中进士,曾任河南省上蔡等县知县,升卫辉知府,官至南汝光淅兵备道,以名进士长于衡文享誉省内,曾先后五次被聘为河南省乡试同考官。
据清史资料记载,于沧澜在河南省为官30余年,为政严而不酷,宽而不滥,雪冤狱,戢豪强,勇于任事,处置得体,屡被举为卓异。调任鹿邑县时,因不向布政司衙门送礼,任命状被扣压,但他决不屈从,更以耿介著称。卫辉府地处冲要,所辖九县,非“繁”即“难”;南汝光淅兵备道驻地信阳更是由中州南下湖广的门户,兵民杂处,轮蹄交错,民风强悍,素称难治。他在任期间,干练明敏,表现了出色的吏治才能。清末施行新政,锡良等三任河南巡抚都倚重于沧澜,曾委派他处理过矿务、巡警、筹款、厘税、洋务等各项政务,有时一身数任,他从容裕如,处理得宜,因此赢得“中州第一干员”的美誉。
于沧澜任卫辉知府期间,于光绪二十八年()奉诏兴学,立卫辉府官立中学堂于汲县城内,改淇泉书院为之,亲任监督。
辛亥革命爆发后,他两袖清风回了家乡,之后双目失明、家境困难,却始终保持乐观心态,一直活到76岁。
第二任校长石秉钧:留学生、同盟会员
石秉钧(-?),字公溥,又字松舫,湖南邵阳人,年中秀才,后考取拔贡,戊戌变法期间在湖南参与维新变法活动,与樊锥创办南学会邵阳分会,变法失败后避走江西,年东渡日本留学,习师范,期间加入同盟会。
年,石秉钧归国后任卫辉府官立中学堂监督。这是继于沧澜之后的第二任校长。石秉钧在校期间,积极宣传革命道理,所聘教员多倾向革命。这一时期,学校师资水平较高,思想进步,学校革命空气浓厚。清末《河南教育官报》对年留日归国情况统计显示,石秉钧是为数不多的非河南籍留学生归国后到河南的,他们致力于河南的中学堂教育,为河南的教育注入了新鲜活力,大大促进了河南中学堂教育的发展。
年,石秉钧离开学校,调任湖南会同县知事,年任湖南省咨议局议员,曾积极参加湖南保路运动,并被推为代表赴京请愿。
就在石秉钧离开学校这一年,嵇文甫考入卫辉府官立中学堂。嵇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曾任河南省副省长、郑大首任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他在回忆文章中谈到,常听老班同学讲,前任校长石松虎(对湖南话石公溥的误读)思想激进,经常向同学们宣讲革命道理等等,对自己未能与这位校长谋面感到惋惜。
石秉钧的长子石祖黄,黄埔军校毕业,抗战时期任重庆国民党装甲兵教导总队中将总队长,二公子蒋纬国曾在其手下任团长。
第三任校长王文同:举人、同盟会员
王文同(-),字书樵,河南武陟县人,同盟会员。光绪二十八年()壬寅科举人,保定政法学堂毕业。年至年春,王文同任卫辉府官立中学堂(今卫辉市第一中学)监督(校长)。~年,王文同任新蔡县知事,他带头剪辫子,号召妇女放足,还创办新蔡女子学校,反对袁世凯复辟,拥护二次革命。春,与阎子固议定拟搞新蔡暴动,举义反袁。不久,调任开封县知事,因暴动泄密,闻讯出走。~年,王文同任陕西长安县知事。年,康有为到访陕西时,正值“匪患”猖獗,王文同召集团绅,督办民团,整顿团勇,进山武装清剿,匪徒突然遭袭仓皇溃逃。他还捐金开局,拟重修《咸宁长安两县续志》,但不久量移他去,事遂中辍(注:量移,指官吏因罪远贬,遇赦调迁近处任职)。年,王文同任洛阳河洛道尹。
王文同在校期间,正值省城开封抓捕革命党人吃紧的时候,许多同盟会员离开开封到外地开展革命活动。王文同便聘他们到校任教,并予以掩护。如开封中州公学学监暴质夫和教习张宗周,还有遭清政府通缉的刘粹轩等,都是同盟会的中坚力量。在王文同的支持和掩护下,学校革命气氛异常活跃,每天清晨早操和体育课,学生分成两队,一攻一守,进行战事训练。一时间,卫辉府官立中学堂成为同盟会活动的重要基地。暴质夫、张宗周、刘粹轩后来都牺牲了,新乡市卫河公园就是国民党元老于右任等人为暴质夫、张宗周建立的,现在还保存有“暴张纪念堂”。嵇文甫回忆说,这些革命党人有时开会,自己就在门外望风。当时因为年龄小,也记太清楚,“只听他们说要炸断某段铁路云云”。他感慨道:“学校隔壁就是知府衙门,知府华煇尚在梦中,不知道在他眼皮子底下的革命党人正闹得滚锅呢!”
第四任校长耿春宴:举人、留学生
耿春宴(~)字杏珊,河南孟州(孟县)耿唐村人,清癸卯科举人,宣统三年()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同年任卫辉府官立中学堂监督。
戊戌政变以后,清政府颁布“废科举、兴新学”的诏令,光绪二十一年()正在河阳书院任教的耿春宴,即把该书院改建成孟县第一所官立学堂,年孟县县立师范讲习所创立,任监学讲师。由于学务出色,被调选为河南优级师范学堂任斋务长。后留学日本,较早接受西方教育思想。民国初年,曾任中华民国众议院议员,总统府顾问,财政部顾问,河南省各中学监督,中央考验地会员等职,并获有国家授予之二等文虎章,二等嘉禾章。
相对于革命党人,耿春宴算是一个保守派。他来到学校后,一度试图清除革命党人。学生们因为喜欢刘粹轩,支持革命,学校还发生了“拥刘倒耿”学生运动。学生到省府开封告状,省方派员前来调查,答应学生更换校长的条件,风潮得以平息,耿于暑假调离。
第五任校长李馥:举人、清政府学部主事
李馥,字芗珊,汲县城北斜道村人。其家世代务农,到他祖父开始读书。到他父李含润时,家日落,过着食贫茹苦的日子,后入庠序,科举无大成,以教授乡里为生。李馥青年时入汲县经正书舍读书,光绪二十九年()中举,曾任清政府学部主事。宣统二年()六月其母病故丁忧回乡,受聘任公立初级师范学堂(汲师)监督,又于宣统三年()五月兼任卫辉府官立中学堂监督至年民国建立。省视学井俊起在宣统三年上学期《查视卫辉府学务报告》中称其“和平练达,管理如法”。其子李春昱为卫辉一中届校友,我国著名地质学家,中科院学部委员(院士)。
殷维华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weihuizx.com/whsxc/3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