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鹤滩纪行
○○○
白鹤滩纪行
詹奇寿周江南一直想去看看金沙江。去年春,因为遇上新冠肆虐,走到湘西折返。今年6月,联系好一位在白鹤滩水电站工作的校友,暑期里的一个早晨,奇寿带好相机、张老师父子带上《徐霞客游记》、李大哥准备好壮游横幅、江南带上地图册和干粮,开上“雷凌”踏上了西南之行。
西南行程图
01
白鹤起舞金沙江在资水河畔上高速,过常德走湘西,从洞庭之滨一路爬升,来到贵阳已是海拔多米了,天气也变得凉爽起来。过了北盘江,来到滇黔界,“一脚跨过胜境关、离开贵州到云南”。按照校友给的地址,我们取道寻甸县,再转昆(明)巧(家)高速来到东川,沿着小江泥石流多发区下行,来到了蒙姑镇,首次见到金沙江,大家兴奋得齐声高呼起来,奇寿拿出相机一顿乱拍。晚饭时分在巧家县城白鹤滩镇出了高速,校友还没有回城,我们先去看金沙江漂流风景区。碧波静谧旖旎,青山壮阔叠倚;一边云南,一边四川,好不雄伟壮丽!夕阳下,许多市民在新修的风光带散步。高耸入云的群山夹着上千米宽的平湖,巧家城依山而建,阶梯式地布局在山水之间,乳白色的移民安置房整齐错落地布置在城区。天快黑时,校友下班回来了。第一次见面,只见他一身工作服,热情地邀请我们吃野生菌火锅。他叫李洪声,名字可能和金沙江的涛声相关吧,他出生在山上的巧家营,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水电施工单位,年进入白鹤滩工作,已经十个年头了。大家攀谈起来,话题自然是金沙江和白鹤滩电站。白鹤滩电站在下游40公里处,今年4月开始蓄水,县城水位已经抬升一百米,金沙江成了“巧家湖”。金沙江的V型河谷,决定这里适合修建特高拱坝,白鹤滩坝高米,库容亿立方米,是长江上仅次于三峡大坝的工程。据悉,白鹤滩年发电量亿度,可以满足上海市5个月的用电量。包括李洪声在内的2万多名建设者,从春天的七级大风中走来。秋天的落日余晖,将他们的脸庞晕染得更加坚毅,一晃就是十度春秋。日升又日落的金沙江,四季更替万古不歇。生于巧家长于斯,幸睹大坝崛起时;从他的话语中,我们已经感受到了一个建设者的骄傲和自豪。饭毕约定,明天下午进电站参观。与湖南的三伏天“一往晴深”不同,云南正当雨季,自然也没有酷暑。第二天一早,巧家下雨了,大家去江边看云。一水横亘中心,二面高山云雾缭绕,正是“四川雨雾云南风、金沙江水流当中”。从巧家下行,在葫芦口金沙江大桥,宽阔的“巧家湖”突然变成了山峙渊停的峡谷。金沙江葫芦口大桥沿着金沙江穿越无数隧洞,两山对峙的山谷湖泊景观呈现在我们眼前。触目惊山重水复之幽深,举步得柳暗花明之情趣,大家兴致勃勃地拉起横幅江边留影,辛勤的摄影师频频举起相机拍下一路美景。3点左右,我们准时来到了坝区。站在近米高的大坝上,远处水天一色,我们看到了四股清水从泄洪孔喷涌而出;看到了辛勤劳动的建设者;看到了习总书记发来的贺电;看到了从天而降的长江水化作源源不断的电力输送到千家万户。白鹤滩留影
穿越隧洞来到地下厂房,来到电站的核心部位。洪声告诉我们,白鹤滩电站全部机组都安装在地下隧洞,是全球唯一的百万千瓦机组,单台机组就相当于一个柘溪电站!总装机万千瓦,约为三峡电站机组的70%。我们看到的是左岸四川一侧厂房,忙碌的工人们正在装配机组,1、2号机组已投产发电,其余机组正在紧张有序的安装中。白鹤滩电站
白鹤滩水电站建设,历经70年调研论证。一年又一年,金沙江在等待,乌蒙山上的树叶绿了又黄、黄了又绿......随着新千年的到来,我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和“西电东送”工程拉开大幕,金沙江梯级开发规划全面步入新阶段。面对复杂的地质地形条件的挑战,白鹤滩水电站交出了单机容量第一、地下洞室群规模第一等六项世界第一的成绩单。随着白鹤滩关闸蓄水,金沙江52处主要险滩依次被淹没。滩是江之魂,金沙江攀枝花雅砻江口到宜宾岷江河口长公里,落差达米,大滩临次栉比,以老君滩为最。老君滩位于四川省会东县与云南省禄劝县之间,全长4.63公里,两岸高山绝壁,刀劈斧砍一般,险峻巍峨,是万里长江第一险滩,有“世界滩王”的美誉,吸引了无数中外漂流爱好者。
在这里,江水涌入滩口急剧跌落,流速剧增,遇乱石阻挡,忽然间如猛虎下山,汹涌翻滚,水花飞溅。年3月,得知白鹤滩即将下闸蓄水,来自全国各地的10名漂流爱好者携皮划艇进行“最后一漂”,自发组织勇闯“滩王”。漂流队员感言,“金沙江不像怒江,不像澜沧江,它的水量太大了,看上去差不多,但是水流更急,更刺激更有挑战,雄壮秀丽的老君滩即将随着白鹤滩蓄水而消失,为了国家发展修建电站,让西来之水化为东去之电,值!”据悉,金沙江白鹤滩坝址多年平均流量为秒立米,是湘江的二倍、资江的7倍。
02
巧家——冉冉升起的库区明珠长江,亚洲第一长河,全长公里,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西南侧,于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巧的是,白鹤滩距离江源和长江口均为公里,它一头连着雪域高原,一头牵着烟波大海,正好是万里长江的中心。“金沙自古不通舟,水急天高一望愁。何日天人开一线,联樯衔尾往来游。”这是清代乾隆年间,钦差大臣缪弘受命督工金沙江第一次大规模开辟航运时,写下的七言绝句。正如缪弘所感叹的,金沙江穿越横断山脉,地势险峻、水流湍急,当地居民出行受阻,生活贫困,千百年来都没有太大改善。金沙江巧家县,位于昭通市西南部的金沙江畔,面积平方公里,人口60万,高山耸立、泥石流多发。数十年前,巧家通往外界的唯一出路,是一条修建于年的土石公路,去一趟昆明要走三四天。“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这里是名副其实的国家级贫困县。船不通,路难行,巧家人只能“飞”出山外。年,一条距离江面米高、长达多米的溜索桥架了起来。但是,溜索桥危险系数很高,作用十分有限。大国重器建设背后,有其使命担当。白鹤滩大坝横空出世,公里库区47个安置区10万川滇移民从此迈开新生活的脚步。随着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四座巨型电站的建设,一座座大桥飞越金沙江,一条条公路连通大山深处,为各族人民带来了新的希望,正如三峡工程给宜昌带来了持续的繁荣。巧家县搬迁安置人口户共人,占云南省搬迁人口的94.94%,占总库区的46.52%,可谓移民大县,。年元旦,昆巧高速公路通车,结束了巧家县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5月,巧家县退出贫困县序列。正所谓,建好一座电站、带动一方经济、改善一片环境、造福一批移民。我们看到,宜宾至攀枝花沿江高速公路正在修建。据了解,宜攀高速公路穿越了向家坝、溪洛渡、白鹤滩三个世界级水电站,主要沿金沙江走廊布设,宜攀高速构筑起一条服务大小凉山、乌蒙山区的重要扶贫通道,而巧家作为库区唯一位于金沙江边的县城必将成为沿江高速公路上最重要的一环。在“十四五”的开局之年,白鹤滩已成为继三峡工程之后中国水电新“国家名片”。我们期待不久的将来,一个崭新的巧家出现在金沙江畔。祝福伟大的祖国,祝福美丽的巧家!03
钢城攀枝花巧家出来,又到寻甸,寻甸县城叫仁德镇。漫步在青石板铺就的十字街,张老师说,徐霞客曾在寻甸小住,考证郊外的“清水海”,晚宿古色古香的寻甸,看一遍《徐霞客游记》,一觉醒来,仿佛自己做了一回徐霞客。早晨,气温只有18度,很多人穿着夹衣,“云南十八怪,四季服装同穿戴”。远处的大山隐隐约约,“那是轿子雪山吧”,奇寿一句话引起了大家的兴趣。从地图上得知轿子雪山离寻甸很远。不见轿子雪山,但见滇东高原上绿油油的玉米、烟叶,一片生机盎然。过了鸡街服务区,进入京昆高速武定加油区。加油人说,附近的山叫狮子山,海拔米,武定城海拔米,相对高度米。武定人谈起狮子山,总会讲到明代建文帝出家的故事。京昆高速是老路,路窄坡陡。到了猫街,翻山后,进入羊街。鸡街、猫街、羊街,是不是还有龙街、牛街、马街、猪街,十二生肖街都有呢?不知什么时候,外面突然起雾,下大雨了,想找服务区休息,没有!情况紧急,只好开启双闪灯艰难前行,半小时后,雨停了,艳阳高照,来到了元谋坝子。元谋平坝地区属南亚热带干燥气候。下高速,经过三角梅盛开的沿江公路,找到一家叫“热坝肥羊”的饭馆吃饭,然后参观元谋人博物馆,算是归宗认祖吧。出元谋,有个土林风景区。快到四川了,经过特警检查岗,进入攀枝花平地镇。这一段路处在金沙江边,成昆铁路、京昆高速、国道并行,为川滇要道所在。攀枝花是四川省直辖市,属于以南亚热带为基带的立体气候小岛,具有四季不分明而干雨季分明;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蒸发量大,气候垂直差异显著等特征。从河谷到高山具有南亚热带至温带的多种气候类型,“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是气候垂直变化大的真实描述。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独特气候使攀枝花成为了瓜果飘香的“阳光花城,康养胜地”,特别适宜冬季避寒旅游。金沙江与雅砻江交汇于此,也许是二水汇流孕育财富,攀枝花以其丰富的资源,近矿、近煤、近水、近林及炼钢炼铁各种辅助原料齐备的全面优势,十分符合三线建设“靠山、分散、隐蔽”的布局原则,成为三线建设的“重中之重”。毛主席曾说:“攀枝花钢铁厂建不起来,我睡不好觉。”沿着雅砻江上行数公里,来到市区。攀枝花沿着金沙江布局在两岸高山上,好比重庆山城。我们参观攀枝花三线建设博物馆,接受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李大哥联系了在当地工作的乡友,乡友请大家宵夜,感受四川火锅和大理啤酒的味道。攀枝花钢铁厂是“三线”建设的一颗璀璨明珠。作为中国最大的铁路用钢生产基地,全国70%的轨道钢来自这里。近年来,雅砻江锦屏、二滩、桐子林等大型水电站相继投产,加上金沙江观音岩水电站和正在开发的金沙、银江电站使这里成为了重要的能源基地。沿着雅砻江行走,从盐边到米易,进入二滩电站。有米有盐,有水有矿,攀枝花真是个好地方!雅砻江二滩水电站
04
历史弯道二十四拐离开攀枝花,一路奔忙来到昆明晋宁,这里是航海家郑和的故里。进入南滇池湿地,初见滇池,只见绿藻较多,水体有股异味,滇池污染已是不争的事实,滇池治理也成了当地政府的一道难题。
南滇池合影告别滇池,已是下午,大家商定到陆良住宿。傍晚时分,下起了大雨,冒雨入陆良县城,找好地方住下。雨夜,张老师父子去陆良图书馆寻书,收获不少。陆良素称“滇东明珠”,三面环山,中间有南盘江流过。开阔的“陆良大坝子”面积数百平方公里,是云南省最大的坝子,为云南粮仓,文化底蕴深厚,是爨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离开陆良,直奔贵州,经过晴隆县二十四拐。在沙子岭出沪昆高速,进入国道来到了二十四拐景区,但见凉风习习、云雾缭绕,仿佛抗战的硝烟又回来了,几个游客情不自禁地唱起了《大刀进行曲》。
晴隆古称安南,年5月,改安南为晴隆。站在景区观景台俯视下去,壁立的山体,盘旋的公路,像是天公抖落的银练,从云端直坠谷底;又像是曲身蓄势的金龙,昂道直窜云端。
抗战前夕,贵州各族人民携具裹粮从四面八方而来,用极其简陋的劳动工具在陡峭的山岩上修出了令世人称奇的公路。它是当年国际社会援华物资中国大后方陆路交通的重要路段。抗战爆发,无数同胞从这里转移到战略大后方;成千上万的中国军人从这里出发共赴国难,用生命和鲜血挺起民族的脊梁!
年3月,美军记者约翰·阿尔贝特,在从重庆去昆明途经晴隆时,刻意拍摄了“二十四道拐”盘山公路上艰难运输美国援华物资的图片,并在海外各大媒体刊登出来。
当漫长的岁月洗尽激情之后,钟情怀旧寻根的人们希望重走这条战争年代的公路。然而,当时的记者没有注明照片具体拍摄地点,加上晴隆地名的变更,让“二十四道拐”沉没在历史的长河中。直到年,一位叫戈叔亚的学者来到晴隆县城,找到了“二十四道拐”抗战公路遗址。年,大型电视连续剧《二十四道拐》在晴隆拍摄完成,激起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情怀。
晴隆出来继续赶路,经玉屏回到湖南。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七日行程,计四千公里,我们五人历湘黔滇川四省,正所谓八千里路云和月。昔太史公游历名山大川,而胸次眼界豁开异境。徐霞客亦云,大大夫当朝游碧海而暮苍悟。吾等驱车奔走西南,历湘、黔、川、滇四省,考游金沙江、雅砻江、北盘江、南盘江诸水系,纵横驰骋凡八千里路云和月,亦壮哉!所获亦多!
投稿须知一、本刊征稿以本土文化为主,分四个栏目:文化动态;历史人文;文学艺术;馆藏阅读。优秀稿件将选载于纸刊《桃花江文化报》上(无稿费,赠样报)。投稿作者请加主编转载请注明:http://www.weihuizx.com/whsls/8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