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辉人都不一定知道咱这儿苍峪山里稀奇古怪
称其为石磨基地是我私下给它定位的。说这里曾是豫北一带最大的石磨基地不为过。山里有位老爷子曾给我讲述这里的造石磨的故事——
明朝大移民后,分散生活在卫辉苍峪山一带的居民,有不少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开始再次创业生计。
狮豹头乡黄叶村一带的跑马岭山下,就有王姓人家开创了苍峪山人锻造石磨的历史。
王氏石磨、石碾、石磙、石柱、石墩,在明末清初是非常有名气。当地也出现了多位能工巧匠。我外公就是一位造磨高人。这里锻造的石磨曾远销涉及范围可达卫辉府、彰德府,怀庆府三府辖管区域。
那么为何造磨基地选在黄叶村呢?原来是因为苍峪山里,大多为青岩石,质地较为酥软,不易造石磨石磙之类的生活用品。特别是用来碾米磨面的青石岩制成石碾和石磨。容易里面出现细微的杂陈。吃时会有牙陈现象。
时间久了人们发现,唯有黄叶村西的马岩石是最好的石磨原料。其质地坚硬无比,手拿两块马岩石相互轻轻碰撞,便会火星四溅。制成的石磨石磙之类的石器,磨得光明润滑,也不会出现掉渣、或有牙陈情况出现。于是这里开始出现大规模制作石磨的景象。我小时候去黑垴村外公家走亲戚时,都要经过这个石磨基地。那时有好多半成品石磨盘斜躺着山坡上,或在草窝里睡觉。
更让先辈人欣喜的是,苍峪山一带,就这里有这样的马岩石,其他地方没有。这条马岩石带,从沙掌村的西沿底开始,向北走向至如今的狮豹头水库大坝后,又向东延展至当今磨镰石沟村嘎然而止。就这么长的马岩石带。磨镰石沟就因为这里的马岩石可以制作磨镰刀的磨石而得名的。
如今,开采石磨的场址已经过集中整治,成为新植的山林。那些叮叮当当的锻造石磨的声音仿佛音韵还在。尽管这个曾经的石磨基地在滚滚向前的历史长河中,只是一朵小小的浪花而已。但是我还是要载记下它曾经对农耕时代做出的贡献。
作者:小水滴
转载请注明:http://www.weihuizx.com/whsls/11232.html